大明新命記

第五零六章 心結(1/3)

    崇禎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傍晚,走走停停一路往西的楊振一行車馬,終於抵達了京師以東的通州城。

    這是這一世裏楊振第一次到京師方向來,原本想象中的關內繁華,根本不存在。

    雖然比起關外來講,這裏終究還是好上一點,城中的街市上,城外的莊屯裏,還是有一些人氣的,可是與楊振後世行經這一帶時所遺留的印象相比,那就絕對不同日而語了。

    楊振一行從山海關出來之後,一路經過了永平府城,經過了薊州州城,所過之處,皆是一副城池殘破,人煙稀少,百業凋敝的樣子。

    當然了,要說百裏無雞鳴,那可能有點誇張,但是要說白骨露於野,生民百遺一,那就相當真實了。

    天子腳下,殘破如此,崇禎末年大明朝國力之疲敝,由此亦可見一斑。

    卻說楊振一行人馬到了通州城以後,方才感受到京畿之地的人氣。

    但是他們所見到的人氣,並非曾經南來北往、東來西去的商旅商貨,而是一群群一隊隊拖家帶口逃荒逃難的流民。

    這些蓬頭垢麵破衣爛衫的流民,雲集在通州城外,有的沿著大路兩旁,有的沿著運河兩岸,搭起了窩棚,躲避嚴寒。

    在運河封凍以前,他們還可以在運河沿岸的碼頭上出苦力,掙一口飯吃。

    但是現在,運河上結了冰,凍得實實在在,南來北往的商船絕跡了,這些人也就失去了飯碗,隻能靠乞討為生。

    楊振一行車馬剛一來到城外,便立刻招來大批流民乞丐前來圍著乞食,但是很快就被祖克勇及其麾下的騎兵們呼喝著策馬驅離。

    這樣的情景,落在楊振的眼中,看得他一陣陣心酸不已。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天子腳下,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又該是何等悲慘模樣啊?”

    楊振歎著氣,騎著馬,進了通州城,而與他同行的部將張臣,聽了這話,先是跟著歎了口氣,隨後卻意味深長地對楊振說道:

    “都督能有此心,可見都督宅心仁厚非一般人可比!異日,能救我關內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者,非都督莫屬也!”

    楊振聞言,扭頭看他,卻見張臣兀自繼續說道:“自古坐江山,在於能安民,當道者不能安民,則自有能安民者取而代之!此情此景,豈非天意乎?”

    張臣說完這個話,看著楊振,似乎在等著楊振的反應,但楊振隻是歎了口氣,就轉過頭去,繼續打馬前行,並沒有接他的話頭。

    楊振一路行來,所見所聞令他感慨萬千,可是此時此地卻不是議論這個事情的時機。

    類似張臣這樣的追隨者在試探他觀察他,而楊振自己又何嚐不是在觀察著他的部將們?

    如果眾意皆如此,而時機又成熟,他當然不會客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