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四零六章 口信(1/3)

    為了避免與滿韃子的清剿隊伍硬碰硬,或者說為了避免被滿韃子的清剿大軍找到,胡長海、高成友、胡大寶他們,一口氣跑到了與旅順口隔海相望的城隍島上。

    城隍島,位於渤海海峽以南,隔著渤海海峽與旅順口遙遙相望。

    它由南北兩個幾乎相連的島嶼組成,北邊的叫作北城隍島,南邊的叫作南城隍島。

    許多年前,胡長海他們還是大明官軍水師的時候,曾經在上麵駐紮過一段日子。

    這個地方雖然很小,但是當年大明朝的登萊水師比較強大的時候,這個地方還是有人駐紮的,隻不過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崇禎四年以後,伴隨著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發動的登萊之亂,以及他們最後渡海投降後金,早年間由袁可立、孫元化等人辛苦打造起來的登萊水師,從此毀於一旦。

    再後來,旅順失陷,東江敗亡,大明朝的海上力量幾乎喪盡,位於登萊北麵廟島列島之中最北的城隍島,也因此早已棄守多年了。

    既然胡長海他們一口氣跑到了這裏隱匿,那麽多鐸、尚可喜率領的大軍,在複州灣、金州灣一帶的海島之上,自然不可能找到他們的蹤影。

    就這樣,胡長海、高成友、胡大寶各領所部橫渡渤海海峽,在北城隍島上停船靠岸,紮營躲避,從六月初躲到了七月底,既躲過了多鐸、尚可喜大軍的清剿,也躲過了六月底七月初海上的暴雨風浪。

    這個期間,他們的隊伍裏,除了一批艘老舊的船隻,在七月初的台風天裏,被風浪損毀之外,其他男女老少都幸存了下來。

    七月底,胡長海、高成友、胡大寶糧秣將盡,遂派了人悄悄返回複州灣打探消息,得知滿韃子清剿大軍已退,眾人遂收拾了行裝,在八月初啟程北返。

    複州灣裏的長興諸島雖然被滿韃子的清剿大軍掃蕩了一遍,港口碼頭被破壞,營寨房屋被焚毀,包括辛勤開墾種植的大小塊農田也遭到了肆意的踐踏,但胡長海、高成友所部人馬在那裏經營已久,終究割舍不下。

    就在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的傍晚,胡長海等人一行百餘條船隻,經過了途中的數次停靠觀望之後,終於小心翼翼地停靠在了他們曾經匆匆撤離的長興島上。

    滿韃子上島肆虐之後的長興島,就像是被野豬拱過的莊稼地一樣——一團糟。

    好在多鐸他們撤離沒過幾天,就開始天降大雨,而且大雨一下就好多天,島上遍布的繁密的森林並沒有被焚毀。

    有了木材就有了在島上重建營寨的可能,也就有了在島上過冬的底氣。

    悄沒聲息地回到了複州灣以後,胡長海、高成友他們忙著重建營寨房屋,忙著重新恢複農田,而胡大寶則心急火燎地派人回了兔兒島去打探消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