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四零三章 前景(1/2)

    楊振聽了仇廣義所講的有關那個小島的情況,沉默不語了一會兒,心中越發篤定,那就是後來所謂的小筆架山島了。

    這個小島,到了幾百年後,仍舊是荒無人煙的彈丸之地,肯定不會沒有原因。

    而其中的原因,恐怕正是由於上麵沒有水源,同時又小,又沒有樹木,又不能耕種。

    島上沒有樹木,就無法砍了搭建房屋,而且沒有樹木,就不能防風,別說夏季的台風天了,就是一般的海上大風,一般人在這個光禿禿的島上也待不住。

    再加上吃穿住用的一切,如果都需要從別的地方運來,那麽駐守這個小島的費用,那就很高昂了。

    對於沿海的一般漁民百姓來說,除了出海打魚的時候,可以在此地臨時靠個岸歇個腳之外,像這種無水、無樹、無田的貧瘠小島,對他們來說毫無吸引力,根本吸引不到有人上島墾荒居住。

    同樣,對於沿岸城堡的守衛者來說,這個小島不僅小,而且距離海岸太近了,根本沒有派兵駐守的必要。

    一來,遼東灣的海岸,到了冬天的時候,尤其是十二月的時候,都是會結冰上凍的,而且距離海岸較近的地方,冰層也是很厚的。

    想當年,以覺華島與寧遠海岸那麽遠的距離,它與海岸之間的海麵,都上凍結成了數尺的堅冰,以至於足以讓東虜的鐵騎踏著冰層衝上了島嶼,因此就更不用說這個地勢平坦,根本無險可守的彈丸小島了。

    從軍事的角度上來說,這個小島,對附近海岸上的塔山或者杏山守軍,也就毫無價值可言了。

    二來,此島南麵五六裏外的海麵上,就有一個在退潮的時候能夠與陸地直接相連的大筆架山島。

    這個大筆架山島,地勢險峻,臨海多是懸崖峭壁,不僅整體高出海平麵很多,不必擔心潮水風浪的問題,而且島上的麵積也要大的多,島上山峰林立,林木茂盛,還有許多不知何年何月就已經存在的宮觀寺廟建築群,在上麵駐兵自然可以省去許多麻煩。

    相比之下,這個所謂的小筆架山島一直無人居住,無兵駐守,直到幾百年以後還是一個無人問津的荒島,也就十分正常了。

    然而,對楊振來說,這個麵積不大的無人荒島,眼下卻仍然有著別樣的價值,而它的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所處的位置。

    首先,它離遼東軍的海上糧道中轉站,即塔山東麵海上的筆架山島屯糧城不遠,五六裏而已,筆架山有事,隨時可以救援。

    其次,它離西邊的海岸,即杏山與塔山之間的海岸很近,而杏山與塔山之間的驛道,也就是連通寧遠、連山、塔山、杏山、鬆山和錦州諸城的遼西驛道,就在西邊的海岸上十裏之內。

    楊振完全可以以這個小島為跳板,或者說前進基地,擇機登陸上岸,去伏擊從此經過的滿韃子軍隊。

    雖然與滿韃子大軍在野外正麵對決,暫時還不行,但是搞一些偷襲或者伏擊,總還是可以開展的。

    “沒水,你們可以帶水去,沒木材,你們也可以帶了木材去。這個島雖小,但是自有它的用處。——對了,它還沒有名字,既然靠近筆架山,以後就叫它小筆架山島吧。至於南邊那個遼東軍屯糧城所在的筆架山,今後就叫它大筆架山。”

    楊振想了半晌,最後還是決定要派人上島去,以便在島上修建一個可供船舶停靠的碼頭,一個供給軍隊臨時落腳的營地。

    島上沒有樹木沒關係,他原本也不想大興土木,去興建什麽永久的工事,或者城堡,營寨,他隻需要在島上地勢較低的背風處,挖建一批半地下的地窩棚即可,可供征東營的將士們臨時歇腳過夜就可以了。

    楊振把這些事情一一交代了,最後對仇震海和仇廣義說道:“這件事情,你們船隊辦得不錯。但是接下來,要再接再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