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三八五章 請期(1/3)

    大雨如注,一連下了三三夜,到了七月初一的夜裏,滂沱大雨終於停了。

    可是隨後的幾,依然是陰雨連綿,老爺仿佛是要把之前虧欠遼西的雨水,一次全都給補齊了一樣,斷斷續續一直下個沒完。

    鬆山城附近,淩河、烏欣河、沙河河水暴漲,枯水期並不寬闊的河麵,一下子如同汪洋,裹挾著枯樹腐木與泥沙俱下,呼嘯著滾滾入海。

    好在之前幾裏,鬆山城的上空就一直烏雲籠罩,陰得很重,楊振提前發布了未雨綢繆的命令,所以各部人馬早就有了預備,倒也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失。

    淩河暴漲的河水,將入海口南北兩岸的灘塗地、蘆葦蕩淹成了一片汪洋,再現了百股競流、奪路入海的壯觀景象。

    鬆山城地勢較高,城內排水順暢,雨水沿著地勢較低的西門、南門及時排出,積水並不嚴重。

    但是地勢較低的西城外、南城外低窪地,卻積水成湖,不僅之前深掘的壕溝裏灌滿了雨水,而且站在城頭一眼望去,城外西麵、南麵,一時皆成水麵。

    曾經日盼夜盼盼著下雨的楊振,很快轉變了態度,開始日盼夜盼盼著氣放晴了。

    到了七月初七上午,雨勢漸歇,到中午,雲開霧散,碧空如洗,氣終於放晴,鬆山城外各路人馬的消息,也開始陸續送入城中。

    呂洪山裏的乳峰崗、黑石崗,以及稍遠一點的紅螺山,除了礦場、冶煉棚停工停產以外沒有其他損失。

    鬆山城北門外沙河、淩河上的幾處拱橋、碼頭,被水衝回,痕跡皆無,靠著城牆立營的安慶後所部營地泡水,但無人員傷亡。

    西門外、南門外、東門外的甕城棱堡,毫無疑問停工了,但是修了一半的甕城、棱堡並未受損。

    仇震海所部駐地止錨灣船營,雨水衝毀了幾塊山腳下的高粱地,衝走了幾艘船,其他沒有大的損失。

    楊振最擔心的淩河口沙洲島上的核心營地,雖然四麵環水,但終究安然無恙。

    隻有沙洲島上通過蘆葦蕩連接陸地的浮橋無影無蹤,之前臨時修建的環島圍堰、堤壩被水衝毀,深溝高壘也因為持續泡在上漲了數尺的水中而坍塌嚴重。

    雖然連續大雨之後淩河口上暴漲的水位,使得這片巨大的沙洲島,位於水麵之上的麵積,縮了一半還多,但是卻並沒有將它全部淹沒。

    建在高地上的營寨、炮台、糧倉,以及東麵靠海的碼頭,頂住了暴雨如注,頂住了淩河口驟然上升了數尺的水位侵蝕。

    其他各路人馬遭受水災的情況,楊振並不是很擔心,唯有淩河口南麵海上的水手營沙洲島,讓楊振接連幾提心吊膽。

    如今得知它扛住了風雨,扛住了暴漲數尺的水位,楊振那顆懸了很久的心終於安定了下來。

    看來當年它被荒廢,並不是因為夏季暴雨的時候水位會高漲,會將它全部淹沒,而是因為其他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