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三五八章 諮議(1/3)

    楊振找李吉問話的當晚上,張得貴領著城裏的各路人馬,一直忙碌到了深夜,才終於將城外的各種物資全部分派妥當。

    該入城的入城,該入倉的入倉,該由誰代管的,點清了數量,登記明白以後,即由他們帶走安置。

    楊振一行人從塞北草原上帶回來的堆積如山的物資,也終於在返回鬆山第一的深夜裏,全部清點登記安置完畢了。

    也幸虧他們在楊振率隊返回鬆山城的當夜裏,把山一樣的物資全部安置完畢了,否則的話,一旦拖延到了第二,還不知道又會鬧出什麽樣的意外和風波呢。

    因為李吉在當晚上向楊振匯報的那個所謂的流言,到了第二上午,就已經被證實了它並不是一個流言。

    如果這個流言有什麽錯,那就是它傳得有點慢了,朝廷封賞楊振的欽差,不是已經走在前來關外的路上了,而是已經走在前來鬆山城的路上了。

    第二上午辰時左右,方光琛就帶著一隊隨從,從寧遠風塵仆仆地趕到了鬆山城,一見了楊振的麵兒,就滿臉喜色地對楊振道:

    “漢卿兄,我的漢卿兄,大喜啊,朝廷封賞你出擊敵後的旨意已經到了,聖上的欽使昨日到了寧遠,今日一早就要啟程趕來鬆山!

    “我父怕你這邊無備,就叫我早早出發,來打前站,約莫午時前後,欽使一行就能趕到鬆山城了!你這裏可要有所預備才好!”

    方光琛見楊振好端端地就待在鬆山城裏,而且就在鬆山總兵府裏,他的心底下暗自鬆了一口氣,喜氣洋洋地向楊振一邊道賀一邊介紹情況。

    錦州、鬆山兩城,距離寧遠雖然有一段路程,但是已經並不怎麽遙遠了,這邊兒發生了什麽事情,過不了多久,就能傳達寧遠城去。

    比如楊振率領一部人馬西出邊外,去接應從宣府新募的兵員,有關這個事情的各種謠言,自然也傳到了寧遠城。

    這個事情本身,其實無可厚非,算得上是楊振奉命編練征東先遣營的題中應有之義。

    莫現在鬆山城一帶沒有什麽百姓,就是整個遼西地區,現在都麵臨著兵源枯竭的局麵,楊振奉旨編練征東先遣營,也隻能從外地募兵。

    若是從宣府募兵,走邊外當然是一條捷徑,可是捷徑有捷徑的代價,那就是不安全。

    在這樣的情況下,楊振率領一部人馬,前去接應,於情於理都得過去。

    然而,這卻並不妨礙某些有心人吹毛求疵,將這個消息添油加醋,以流言的形式,散布到寧遠城去。

    好在錦州、杏山的遼東軍,並沒有把他們與鬆山官軍之間的那點齟齬完全公開化,而祖大壽也沒有允許他麾下那些與楊振不對付的將領,將這個事情捅到山海關去。

    所以,身在寧遠但關心鬆山的方一藻、方光琛父子,當然聽了這個事情,也對楊振再次未經請示就擅離職守感到不滿意,可是想想大家都在一條船上,也隻能繼續睜隻眼閉隻眼,當它是流言罷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