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三三九章 優勢(1/3)

    當然了,如果不是曾經屬於範家的那些車馬駝隊走在最前麵,整個隊伍的進展也不會那麽緩慢了。

    最起碼,從大清早的寅卯之間開始,到現在烈日當空驕陽似火的巳午之際,已經兩三時辰過去了,正常情況下,別幾裏地了,就是幾十裏地,也該走完了。

    就算是蜿蜒起伏的山路不好走,耽誤點工夫,可是再不好走,那也不至於幾個時辰才走了幾裏地吧。

    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範家商隊攜帶的商貨大車,多半載了大量的重物,尤其是其中的硝、磺之物,更是受不得太大的顛簸,不能不心翼翼地前行。

    至於排在它們後麵的其他隊伍,由於山路時寬時窄,有時候就是想超過前麵的隊伍,想往前搶先一步也難以做到,隻能跟在它們的後麵逶迤行進了。

    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曾經屬於範家的那些車馬駝隊,對楊振麾下的鬆山官軍來,實在是太重要了,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應該全部帶回去。

    照理,那些東西,該是由大明朝廷供給鬆山官軍的軍需物資才對,根本不應該由鬆山官軍自己想辦法取得。

    然而,到了崇禎十二年的夏,大明朝的整個軍需後勤供應體係,基本上已經完全崩潰掉了。

    兵部的武庫司當然還存在著,甚至連五軍都督府也都像模像樣地存在著,可是它們存在歸存在,卻根本起不了什麽作用。

    如今,軍需短缺、物資匱乏的事情,早已經是朝野上下人盡皆知的事情了。朝廷自己都征集不來那麽多軍需物資,又如何能夠送到邊軍的手裏去呢?

    最最根本的是,到了崇禎十二年,整個大明朝廷的軍政軍令係統爛的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已經爛透了。

    整個朝廷上上下下,弄虛作假,貪墨成風,就算崇禎皇帝和他的幾個得用的大臣渾身是鐵,最後又能打出來幾根釘呢?

    對於當今崇禎皇帝,楊振再世為人,自是充滿了同情之心,該向朝廷張口討要的軍需物資,他當然得主動去要,但是對於能不能要到,他則完全沒有信心,也根本不敢抱什麽希望。

    時至今日,他可不會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支援上,一心等著崇禎皇帝或者某個朝廷大臣大發善心,給他撥款撥物。

    因為他很清楚,崇禎皇帝在這些事情上麵完全是有心無力,征東先遣營以及鬆山官軍想要生存發展下去,就隻能靠自己。

    楊振站在視野開闊的山口處,遙望著下麵山道上猶自在清理路障的喀喇沁騎兵隊伍,一瞬間想了很多很多。

    既然他們吃了秤砣鐵了心,始終不肯放棄,那就再給他們留下一次更加難忘的教訓吧。

    反正鄧恩他們領著炮隊和輜重馬隊抵達山口處以後,已經在這裏設立了一個簡易的炮陣。

    這裏的地形地勢雖然照比之前的山道開闊了許多,相對有利於對方的騎兵衝擊,但是萬事萬物向來都是有一利就有一弊。

    山口處相對開闊,既有利於對方大舉來攻,但是同時也有利於自己這一方麵將他們大舉殲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