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三零九章 義賊(1/3)

    這個老炮頭,恰是崇禎二年冬東虜首次破邊入寇京師的那次戰爭之中,潰散逃亡到邊外的薊鎮邊軍炮手出身。

    崇禎二年冬,東虜肆虐京畿的時候,薊鎮邊軍以及救援京師的各路兵馬在東虜韃子麵前一敗再敗,大量潰散的官軍士卒流散四方,有許多最後落草為寇。

    這個老炮頭潰散之後,畏罪流亡邊外,從此輾轉塞北,投靠過多股綹子,最後自己拉起了一股人馬,落腳在薊北邊外努魯爾虎山南段東麓的七峰山一帶。

    並且憑著自己當過邊軍炮頭練就的看家本領,還有自己手裏陸續得到的幾門鐵炮,漸漸地在塞北綹子馬賊圈子裏,混出了名堂,成為了七峰山上幾百號賊匪的大當家。

    老炮頭與一般馬賊不同。

    草原上的馬賊隊伍,絕大多數都沒有後方,也沒有什麽家眷,搶到什麽吃什麽,根本不事耕作,吃了上頓沒下頓,過得一是一,沒有長遠打算。

    但是,這個老炮頭卻不一樣,他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山寨,手下人除了逃亡的軍戶、**和薊州、永平的礦奴、罪人之外,還收留了一些前來依附謀生的流民百姓。

    這些人,有的來自薊北邊外一帶,有的來自邊內薊州、永平一帶,不少人拖家帶口,帶著了女人和孩子前來依附。

    這些在戰亂之中流離失所的老百姓的前來依附,讓七峰山上的賊匪綹子們,顯得十分與眾不同。

    在七峰山裏,這些流民百姓,幫著老炮頭這股綹子賊匪墾了荒,種了地,給他們提供一些糧食。

    而老炮頭這股綹子,則在塞外馬賊土匪的群狼環伺之下,給這些依附山寨生存的流民百姓提供保護。

    就這樣,這個薊鎮邊軍出身的老炮頭,領著越聚越多的人馬,在兵荒馬亂的年月裏,一半靠自耕,一半靠搶掠,竟然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塞北群山裏麵,過起了自己的日子。

    楊振跟著青山好、李麻前往七峰山的一路上,聽了他們起的,有關這個老炮頭的種種傳聞,他的心裏麵倒對這個人物生出了幾分欽佩仰慕的感覺。

    馬賊土匪之中的多數綹子,都是靠著搶奪和殘害百姓為生,雖現在的塞北,並沒有什麽真正的良民,他們搶奪和殘害的,也都可以算作是自己的敵人,可是這種搶劫行為本身,卻並不會因此就變得有多麽光彩。

    倒是這個綽號叫做老炮頭的馬賊頭子,頗有一番義賊做派,知道在七峰山收納流民,並在亂世之中給他們提供一些保護。

    光是此舉,就比其他那些隻知道劫掠為生的一般馬賊隊伍,高出了一大截兒啊!

    六月初的塞北,也到了草長鶯飛的時候,無邊無際的山川原野上,望過去,滿眼都是綠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