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三零一章 建議(1/3)

    楊朝進從遼東回來以後,就一直在王德化的身邊做著徒勞無功的服工作,希望服王德化接受自己的建言,並請求王德化盡快服崇禎皇帝撤守關門。

    對於這個建議,王德化哪裏能夠聽得進去,就是他能夠聽得進去,他也不敢在心氣正高的皇帝麵前提及這個建議。

    同時,他見自己的這個義子楊朝進,對關外的那些事情有興趣,而且與楊振又打過了交道,彼此也得上話,幹脆就直接推薦了他。

    而王德化推薦的人選,雖然有點出乎崇禎皇帝的意料,但是很快,他就當場同意了。

    對崇禎皇帝來,楊朝進無疑是一個適合的人選。首先,這個人去過寧遠,去過鬆山,與楊振打過一些交道,從他和張若麒回來遞交的奏報來看,他與楊振的關係應該還得過去。

    其次,這個人眼下擔著司禮監隨堂太監的職司,也算是內廷有一定地位的太監內臣了。

    那麽他到了遼東之後,至少不會畏懼,或者受製於高起潛這個越來越有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大太監。

    再者,皇帝自己十分信任王德化,而這個人卻是王德化的義子,深受王德化的信任,那也就等於,這個人是值得他自己信任的人選了。

    就這樣,崇禎皇帝很快就心情愉悅地,處理完了對楊振及其所部人馬的封賞事宜,同時順帶手給楊振的征東先遣營,派設了一個監軍內臣。

    楊振輾轉提出的許多請求,得到了崇禎皇帝的恩準,比如有功將士、受撫人員的封賞,該由兵部予以核準的全部都核準了。

    包括千總以下官將,可以由他直接委任的皇帝口諭,繼續有效,兵部該給的低階武職空白官告,這一回陳新甲大筆一揮又給他賞賜了一批。

    當然,也並不是楊振的所有要求都被滿足了,楊振通過楊朝進和張若麒兩個饒嘴巴,向兵部提出的許多建議,並沒有被采用。

    比如,楊振建議,從祖大壽的遼東軍裏,分兵一支駐守和經營義州城。

    在他看來,義州城非常重要,現在又無人駐守,就那麽荒廢著,實在太過可惜。

    當年滿韃子占領了義州城以後,他們殺人屠城之後,隻是毀掉了城池,並沒有在裏麵派兵駐紮。

    現在,被毀掉的城池依然有許多斷壁殘垣存在,稍經修整,就能接著使用,而且也不需要與滿韃子大動幹戈,隻需要分出一支兵馬北上即可。

    如果不是楊振的鬆山城與義州城之間,隔著一個錦州城的話,那麽楊振根本就不會通過兵部來運作,他自己直接就分兵去駐守經營義州城了。

    當然了,至於為什麽祖大壽手下那麽多人都擠在錦州城裏,不肯分兵北上義州,楊振猜測,可能也有擔心引發滿韃子攻擊的原因。

    所以,在他通過張若麒提供給陳新甲的建議裏麵,他同樣提醒他們,如果擔心分兵北上進駐義州城,會引起滿韃子的猜疑以及戰爭的話,那麽不占義州城也可以,起碼可以命令祖大壽從錦州城裏分出一股兵馬,前往駐守營州衛城廢墟三座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