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二八五章 甕城(1/3)

    隨著各部將領都在兩天之內,先後向協理營務處報備了自己的人馬糧械實力,鬆山城內外的氣氛,很快就輕鬆了下來。

    彼此之間,相互坦誠以待,誰也不再藏著掖著提防著對方,反倒一下讓鬆山城裏的各部人馬都成了自己人,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因此拉近了許多。

    各路人馬之間的小心思小算計當然還有,而且也難以避免,畢竟除了征東先遣營之外,其他各部兵為將有的情況並沒有得到實質的改變。

    但是,鬆山城的各路人馬,現在總算是登上了一條船,統一了號令,亮明了接受楊振總兵府以及協理營務處指揮的決心。

    在鬆山城裏能夠不動幹戈不流血,就做到這一點,楊振的心裏當然也很高興。

    就在夏成德、呂品奇報告了所部人馬實力情況的第二天一早,楊振在張得貴等協理營務處幾個幫辦的陪同之下,先去了夏成德的西門內營區,現場檢閱了夏成德所部八百戰兵。

    以楊振為首的一行人,先看了夏部三百身披半身鐵甲的重騎,又看了五百披掛對襟齊腰布麵罩甲的青壯步卒,最後也看了夏成德揀選下來的二百老弱備兵雜役。

    夏成德大大方方地把所部人馬丁口全部拉出來溜了一圈,叫楊振等人過目,也算是表明了他自己投效的誠意和態度。

    這一點,楊振自是心領神會,當場兌現了前言,叫張得貴帶著協理營務處,盡快從先遣營所得糧械繳獲之中,勻出等額的一份,移交給夏成德。

    你以誠意待我,我就一定會以誠意待你,這就是楊振待人接物的一條基本原則。

    有了楊振待他的這個態度,夏成德的心中塊壘盡消,心情立刻敞亮高興起來,興致衝衝地請楊振登上了西門的城牆,向楊振介紹鬆山西門外的地形地勢,以及西門甕城的選址安排。

    楊振第一次實地檢閱了夏成德的部下人馬,心情本來不錯,興致也很高昂,但是上了西城樓,聽了夏成德介紹的想法,頓時在心底不住歎氣。

    夏成德是大明遼東邊軍之中極為傳統守舊的那種將領,腦子裏對於甕城的認識,基本上就停留在傳統的正方形、半圓形或者月牙形甕城的認識上麵。

    楊振之前在總兵府整飭城防的軍議之上,已經提到了給鬆山城增築棱堡的設想,但是他到夏成德鎮守的西門這裏一看,發現自己的那些想法,對夏成德沒有任何影響。

    夏成德給出的兩個方案,一個比一個複雜,而且沒有一個考慮過棱堡式甕城的修築方法。

    夏成德的首選方案,是準備依托現有的西城門,在西城門的裏麵和外麵各修一座甕城,西門外麵是半圓形的月城,西門內是正方形的甕城。

    這樣的甕城有個名頭,叫做天圓地方內外兼修寶葫蘆。

    這種寶葫蘆型甕城,當然是自古有之,在冷兵器主宰的戰爭時代,城外城內兩座甕城,防護力倍增,很有點像是上了雙保險的意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