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巧手寡婦種田忙

第218章(2/2)

    王瀾負責教姑娘們禮儀教養,人情往來,管家理事,淳哥負責教男孩們讀書科舉,琴棋書畫,夫妻二人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和奮鬥的目標。

            他們能這樣堅決,也是得到了秀娘的鼓勵和支持。

    雖然京城很多人不太理解,淳哥人到中年三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政績優良,就算做不了高官,也是實權官員,怎麽就放棄了呢,這簡直太可惜了。

    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看法也不同。

    盧家張家等世家對淳哥和李家是讚不絕口,培養家族兒郎正需要淳哥這樣有過官員經驗的族親回家族,可說是如此,誰能真的做到呢。

    可淳哥做到了,他回到家鄉,教書育人,釣魚畫畫,帶著老母親和一群侄兒崽子,滿山遍野的去采風遊玩,日子過得好悠哉快活。

    秀娘老了,已經不教書,也不去織作坊了,她把自己從織作坊和酒坊分的錢做了一些處理,都給兒孫族親們交代清楚了。

    省城書院定期捐贈書籍筆墨和糧食,留給條路。

    江南書院那邊也是如此,友好往來給族親兒郎們多條出去見失眠的路,該捐的不能省。

    剩下的用於幫襯附近家窮的村子,讓他們發家致富過上好日子,別忘了我們想成為人人稱頌的望族,就要幫襯窮苦百姓。

    這些錢就作為這些事的啟動資金,由李家學堂出麵去做事,為李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做準備,去親眼見識苦難,去幫扶窮苦的百姓,去起身實踐,去地裏見證水稻麥苗的成長,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

    此舉被族中日誌記錄在內,李家族親堅決執行秀娘留下的任務和教導,淳哥作為督促人,指點大家親身實踐,擁有理論不夠,還要有實踐經驗才行,不能死讀書,也不能讀書讀的五穀不分,四體不勤,那是廢物。

    秀娘得閑多半用來教導孫女了,把一身的本事和緙絲手藝都傳給了小孫女,唯有這個孫女最得她的寵愛。

    幾個孫子輩都有功名了,靖哥的兩個兒子也是秀才了,隻等後麵再考舉人。

    去年,李家老太爺去世了,緊跟著夜裏老太太也走了。

    秀娘和公婆好傷心。

    雖然知道爺爺奶奶歲數大了,早晚有這一天,可是心裏還是難受的。

    淳哥不敢怠慢,一直陪在長輩老人身邊,生怕他們有個好歹。

    老人的喪事很隆重,老人去世後,將自己留在酒坊的那份份子錢,也無償捐贈給家族和學堂,其他用於修建祠堂和墓地。

    如今三房也不需要這麽多錢,該捐的就捐了,也算是給孩子們留條路,買了幾個莊子以孫子孫女的名義捐給族學和宗族了。

    李家正式退出酒坊,把利潤留給了族親。

    這一點二叔和公爹也是同意的。

    二叔也老了,不做村長了,現在的村長是四爺爺家的孫子,年輕有為的歲數,為人公平公正,手段很不錯,跟在二叔跟前曆練做事也有十多年,早就對村裏十分熟悉了,得到全部族老和秀娘等人的認可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