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扮演遊戲

第27章 晚會的匯報(2/3)

    因為在他們看來,學院迎新晚會隻是小打小鬧而已,影響範圍最多也就局限在京海大學校園內部,不可能有什麽太出圈的熱度。所以不用擔心得罪那些選秀節目,資本可能壓根都不會知道有這麽個小品。

    這些老師們更擔心對“學院形象”的影響。

    國內的高校其實整體上還是偏保守的,迎新晚會也有展示學院形象的作用在,所以他們還是擔心“晚會基調”的問題,就像幾十年前的春晚會擔心,“讓觀眾們笑得前仰後合到底好不好”。

    “臥底練習生”這個節目,讓學院的領導、甚至校領導看到了,到底合不合適,這是有風險的。

    在這種場合,確實是那種喜頭悲尾的小品更容易受到青睞。這種小品雖然不好笑,但卻比較穩重,風險比較小。

    當然,張藝洋和路知行肯定都不同意這種看法,畢竟位置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就不同。

    指導老師有這樣的擔憂,倒也可以理解。

    張藝洋早就猜到了這一點,也早就想好了對策。

    “方老師,這個您不用擔心,不是還有一個語言類節目嗎?

    “我的想法是,咱們不搞一般的晚會小品那種‘喜頭悲尾’的惡俗套路,要笑,就讓觀眾捧腹大笑,最後不要強行上價值;要哭,就讓觀眾從頭到尾地哭,一開始也不要插入什麽喜劇元素。

    “所以《臥底練習生》這個節目放前邊,《眼中的你》放後邊,反正隻要把晚會的基調給拉回來就行了。”

    其實他一開始想到的解決辦法,也是後邊用一個“喜頭悲尾”的小品給衝淡一下,把基調往回拉一拉。隻是沒想到,路知行給了一個更完美的解決方案。

    於是張藝洋也就照搬標準答案,用這個更完美的方案來交差了。

    方玲點了點頭,又拿起《眼中的你》:“行,我再看看這個本子。”

    對於張藝洋說的話,她還是有些擔憂。

    真能用另一個語言類節目把晚會的基調拉回來嗎?

    很快,方玲的擔憂全都煙消雲散了,因為她驚訝地發現,《眼中的你》竟然是一種形式非常新穎的舞台劇,而且非常感人,全程淚點不斷!

    首先,它竟然是以第一人稱視角來展示的。也就是說,舞台上的演員們會對著觀眾說話,而觀眾所扮演的角色會與舞台的演員對話,但觀眾看不到具體的人。

    這種做法在遊戲中很常見,但在舞台劇中卻很少出現。

    剛開始方玲還一頭霧水,搞不清楚為什麽要搞這種意義不明的第一人稱視角,但往後看到詳細的劇情,她立刻就懂了。

    這是為了更好地增強觀眾的代入感。

    《眼中的你》大致劇情是:一位天使找到了主角,告訴他,主角的母親去世了,有希望上天堂,但需要問主角一些問題,才能最終確定主角的母親是否有資格上天堂。於是,隨著天使與主角的問答,主角與母親的一生逐漸出現在所有觀眾的視野中。

    主角向天使講述自己與媽媽度過的一生:

    小時候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機械廠家屬院,從小他就非常懂事,非常聽媽媽的話。

    他在媽媽做飯的時候非常乖地自己玩玩具;長大一點就自己坐公交車到很遠的市裏去學畫畫、學鋼琴;在操場上和小夥伴們一起踢球;因為家中經濟條件拮據所以從來主動避開小賣店不買任何的零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