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帝國之我是暴君楊廣

第67章 再論大運河(1/2)

    按照禮製,從初一到十五,整個朝堂休沐,官員們往來拜會不絕。

    楊廣卻閉門謝客,在家整理一路行來,屬下們探討總結的大運河修建的可行性,和規劃。

    足足十大箱子建議書,那各種條陳意見浩如煙海,怎麽忙的過來。於是,在京的屬下全部被招進晉王府,在馮純誌的帶領下。加班,沒有加班費,隻供應工作餐。

    屬下們不但沒有任何怨言,反倒幹勁衝天,都想要在這恩澤千古的大運河留名千古。

    當然,爭吵打架在所難免。所以,走過晉王府的行人,聽到裏麵爭吵聲,無不搖頭:“又打起來了,又打起來了,有辱斯文,成何體統。晉選官啊,都是寒門粗痞,真是不假啊。”

    結果這樣,到是把正在規劃大運河的事鬧的沸沸揚揚。原本有些話題漸冷的開鑿不開鑿大運河的事,在官場民間再次炒熱起來了。

    而馮純誌和他的同年同門師兄弟,也在四處奔走,大肆鼓吹開鑿大運河的千古功績。並且已經說明,這事,隻有務實肯幹的晉王才能擔當,隻有自己這些人的團隊才能擔任。為此,連這條大運河的名字都起好了——廣濟渠。

    名字已經說明了一切野望。

    大運河現在朝野爭論的,不是是不是利國利民的事,這早已朝野達成了共識,不必爭論。而是爭論的以現在國力,是不是暫緩開鑿的問題,怎麽開鑿才能最節省,最緩解民力的問題。

    於是朝野上下爭論的更加激烈了。而在激烈的爭論裏,明顯的,人人都在躍躍欲試,爭當這開鑿大運河的督辦。

    楊堅聞訊,不置可否,但每日都要派太監送禦膳到晉王府,賞賜這些加班的官員,其實態度已經明朗了,那就是支持。

    他們這裏爭吵,結果太子府裏,心腹聚會,豪華奢靡的宴飲正在進行。也在為大運河的事在爭吵。

    但不是爭吵開鑿不開鑿,怎麽開鑿,而是爭吵誰該主持開鑿的問題,爭吵的雙方是蜀王楊秀和漢王楊諒。

    “大哥,開鑿大運河總督一職,我們必須從老二手中爭過來,絕對不能讓他成了事。”蜀王楊秀極力鼓動楊勇搶下這個職務。

    楊勇皺眉不語。

    漢王楊諒卻堅決反對:“哥哥不可爭此位,這是一件費力不討好,弄不好還要留下千古罵名的蠢事。現在是關鍵時候,絕不可自毀名聲。”

    門下省納言柳機笑著反問:“漢王殿下為什麽有如此說?”

    楊諒站起來侃侃而談:“這種浩大的工程,所費何其巨大。要想完成,必然勞民傷財。諸位想想,雖然可以肯定,這個工程一旦成功,必將恩澤萬世,但反過來想呢?要想在當今成功取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政績,就要縮短時間,否則是沒有眼前時效的。而一旦為了眼前的名聲政績,就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如此,役使民夫何止百萬,所費錢糧何其巨大。民夫役使民間,必逼百姓怨恨;錢糧來自民間,必使百姓疾苦,如此疊加,最易逼迫百姓揭竿而起,如此,便說適得其反,得一個暴政,一個暴君的名聲,利害相比,孰輕孰重,豈不一目了然。”

    柳機深有同感,默默點頭。

    吏部尚書徐成卻不以為然:“急功近利,不可取,為緩解民力,可以延長工期。如此正常的百姓勞役就可勝任。而至於錢糧嗎,老夫卻知道,上次新官陛辭的時候,張廣利可向皇上承諾過,三年後,他的鹽課可以每年為朝廷提供一千萬貫錢;而李素又保證,在江南糧道,三年後可讓齊飛的長平倉,專供京師。如此錢糧無缺,那麽這種大顯名聲,增加太子勝算的事,為什麽不做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