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家鄉種地的日子

第二十九章 神奇的甘泉,變異的品種!下(1/3)

    說幹就幹,接下來陸陸續續的大棚骨架,還有很多材料都運輸回來了。

    趙犇隻能多招人。

    之前他準備種植五十畝的溫室大棚的,而後麵的可以等待收獲之後,在繼續投入種植,但是沒想到於漢唐能搞來二手的溫室大棚。

    既然這樣,那就孤注一擲,把這一百多畝地都種上了,要麽成,要麽敗,沒有第三條路,也不給自己留下太多的後路。

    有時候做事情,就要有這種決斷和魄力。

    猶豫是很難做成一件事情的。

    其實趙犇心中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如果是普通的溫室大棚種植蔬菜,他會挑選更好的地方,但是在平安寨,比幾個你運輸投入比較大,這回增大成本,加上溫室大棚的成本,即使他種成了,最後也沒有太多的收獲。

    可他手上有能逆天的寶物。

    石葫蘆的存在,這裏麵倒出來的甘泉,特別是他看到自己門前的大榕樹枯木逢春,開始發芽重生長起來,讓他有了非常大的信心。

    所以他要下大注碼。

    隻要他這一次能種植成功,能賺到錢,他就有信心,有希望能改變平安寨的貧窮,甚至能改變整個龍山鎮的貧困鎮處境。

    即使失敗了,大不了負債回歸那讓他有些不舒服的大都市,鋼鐵叢林,在慢慢熬好些年,他起碼輸得起。

    所以趙犇在這上麵的熱情高漲,是他這些年做事業從來沒有過的熱情。

    這裏麵也牽涉了一個問題,給別人打工和自己創業,始終還是不一樣的,以前這種體會不大,但是當他真正創業了,他才有一種感覺。

    這和能賺多少錢沒關係。

    這是一種歸屬感。

    對自己事業的歸屬感。

    趙犇找到了這種歸屬感,他想要一直延續下去,所以他對這一次的創業,很認真,很投入,把自己所有的熱情都傾注在這上麵了。

    而趙犇也讓整個平安寨的村民看到了另外一種不一樣的種植方法。

    機械化的種植帶來的速度,讓村民驚訝。

    機器翻土,播種,那是能夠頂得上一百幾十個人一起幹活的速度,這讓村民那是看的有些目瞪口呆的。

    不過現在趙犇也隻能進行機械化種植,沒有實力進行真正的科學管理,播種之後的後續管理要跟得上才行,一百多畝地了,還是精管理的那種,人力是少不了了。

    隨著幹活的人越多,速度也就越快,大棚建成一座,就立刻播種,更上溫室大棚的修建速度,開始陸陸續續的播上菜種。

    甚至有十畝左右,大概三個大棚,因為第二次育種沒有跟得上播種的速度,直接種子精播的方式進行播種的。

    菜苗播種機器和種子精播區別就是更換後麵的播種設備,而前麵的機器是一樣的,甚至連下麵翻土回土的設備都是一樣的。

    其實種子精播更加方便一點,能免去育種這道工序,但是最後的結果如何,還是要看結果如何,所以對這十畝地,趙犇也很關注。

    當趙犇的蔬菜播種完成了到八十畝的時候,村支書黃岩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三牛,縣裏麵願意給我們二十萬的低息貸款,另外因為你種植的是溫室大棚,這方麵國家政策有補貼,大概一畝能補貼兩千五百塊,一百一十多畝,能拿將近三十萬了,這五十萬隻要上麵的人來核實之後,一個禮拜就能到賬了!”

    黃岩這幾天為了幫趙犇跑這些手續,真真是人都瘦了好幾圈了。

    “多謝岩伯啊!”

    趙犇大喜。

    他正缺流動資金,黃岩這算得上是雪中送炭。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

    黃岩繼續說道:“鎮上已經知道你這個大學生回村創業了,為了表示鼓勵,將會投入十萬塊,修一修我們這條村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