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陪練到巨星

第13章 12那個男人回來了!(1/4)

    第13章  12.那個男人回來了!

    不過周二這天,來訓練的就隻有他們24人,李敖估摸著,這代表著社團內其他人都沒能進入18人大名單競爭行列。

    至少現在沒有,可能有誰在訓練中突飛猛進,會在後麵擠掉某人。

    李敖在和澤維爾-約翰遜的閑聊中了解到,加練,也僅限於大名單選拔期間,等新賽季開始後,就算是主力們,規定的訓練也會回到一周三練,基本上都是比賽前一天進行訓練。

    還是以學業為重,成績太差的話,有的人就拿不到籃球獎學金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李敖繼續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

    上課、練球、回家。

    有時候他感覺挺折磨的,中投的進步速度放緩,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單次訓練時長變短,但更多的還是他到了學會了怎麽練之後的積累階段。

    他深刻的感受到了什麽叫做入門難、合格更難,至於要到精通,他估計是難上加難。

    但也有快樂的時候——每天當陪練的一個小時。

    和20多名隊友對位,雖說隊友中有特點相似的,但特點再相似,單打方式也不一樣,而且這些隊友身高從175到211公分,打法各不相同,有防得好的,有完全防不了的,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在迅速豐富他的單防經驗。

    隻是有一點他比較意外,他的傳控訓練,在進行了幾次之後,就開始達到合格表現了。

    確實他很努力的在練,用了‘機體理療功能’的第二天早上晨跑他都運球跑,也逐漸適應了有對抗時控球,進步是有的,但絕不及剛練中投和防守時的進步大。

    反而是防守端的訓練,比傳控訓練更後麵達到合格表現,而且還不是每次都能合格。

    但相反的是,1級防守訓練方法,他已經成功學會,獲得了20%的訓練成果加成,而傳控方麵,啥都沒有。

    到這裏,他了解到了,訓練是否合格,更多的應該是指導訓練的教練的要求高低。

    現階段來說,他覺得像薩姆-海耶斯這種嚴格要求的態度,對他的成長來說最有利。

    畢竟他拚了命目前也隻能達到合格水平,也就50成就點的差別。

    而他得到的‘訓練成果加成’,是按照實際訓練效果來加成。

    當然亨利-約翰遜的指導會讓他心情更好。

    究竟是亨利-約翰遜那種鼓勵式的教學方式更好,還是薩姆-海耶斯這種高度嚴格式教學方式更好,這個不好說,但肯定比凱文-亨德森的教學方式更好。

    他並非覺得凱文-亨德森這位首席助教敷衍了事,可能隻是對方對他在這個方麵的能力的要求並不嚴格。

    他自己的側重點也是這樣,最早他選擇練中投,也是想的要以投籃 防守為重點強化,有個一招鮮的能力,爭取能在球隊站穩腳跟。

    …

    時間來到了10月下旬,21號,新的一周到了。

    上課,李敖依舊認真且刻苦,下午放學後他快步走到紀念體育場,才3點半,‘主力候選’隊友全都已經到齊了。

    其他的偶爾當陪練、多數時候在練基本功的隊友們,也基本都來了。

    不是每個人都像李敖這樣非必要一節課都不缺席,前兩天他聽澤維爾-約翰遜說過,最近出現了多次輔導員來告狀說學生翹課去操場打球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