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0,我是碎礦全民工張鐵軍

第945章 萬馬奔騰的年代(2/3)

    “我不,我不要。”張英鼓起腮幫子,生氣。

    “順其自然吧,非得怎麽樣啊?咱們感情擺在這又不會變,怎麽都好。你找我有事兒?”

    “我不找你你一輩子都不打算找我是不是?”張英拽過凳子在張鐵軍側邊坐下來。

    “你是最沒良心的家夥,想起來就想咬死你。我問你,你說公司搞經紀人簽演員明星這一塊,現在是不是不太合適?”

    張鐵軍把文件簽好放到一邊:“怎麽了?”

    “你不知道啊?現在到處都是歌星明星在和經紀公司打官司,天天都是這些新聞,鬧的像一鍋熱粥似的。”

    張鐵軍皺了皺眉頭回憶了一下,好像還真是這麽回事兒。

    都說九十年代是黃金十年,這裏麵說文娛界也是特別合適的,尤其是九一年到九四年,可以說是黃金年中的黃金年。

    從九一年到九四年,尤其是九三九四這兩年時間,也不知道是怎麽的了,國內的文藝圈像吃了火藥似的,一下子就炸了。

    那歌星是一個跟一個,磁帶是一盤接一盤,不是這個爆火就是那個一夜成名,大把大把的賺錢。

    九三九四兩年流行的歌曲一首接著一首,打開電視就是,都聽不過來。

    光是剛剛過去的九五大年晚會上,流行金曲就有十五首,後來都管這屆大年晚會叫金曲年。

    為啥?往年流行歌能有個三首那就頂天了,九三九四,尤其是九四年,好歌實在是太多了,連挑帶選都壓不住,全是爆款。

    裏麵很多都是新人,連人帶歌一下子就火起來了,火的猝不及防的,然後大部分又迅速的銷聲匿跡消失在大眾視野裏。

    這裏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緣於藝人簽約製在國內的興起。也就是經紀公司。

    經紀公司這東西是七十年代在美國產生並成熟起來的一種藝人經營模式,然後進入日本,從日本又流進了港台地區。

    到八十年代,造星運動已經在港台轟轟烈烈起來。

    這也是為什麽港台文娛在八九十年代那麽興盛火熱的原因,包裝運營嘛,不再是個人單打獨鬥。

    九一年,蘇越成立普安唱片公司,是國內第一家經紀公司,推出了高楓和楚奇楚童兄弟組合,一時風頭無二。

    專輯銷量過百萬。

    楚奇楚童兄弟組合成為繼港台的小虎隊、草蜢之後,在內地紅極一時的偶像男團。

    大家夥一看,我操,這玩藝兒掙錢哪,還沒什麽難度。

    於是,九二年廣州新時代影音成立,推出了歌手毛寧和楊鈺瑩,並將他們包裝成金童玉女,土生土長的本市人毛寧硬是練出了一口港台腔。

    還是九二年,香港的劉卓輝和陳健添來到廣州。

    劉卓輝是beyond樂隊的填詞人,代表作大地,陳健添是一手捧紅beyond樂隊的經理人。

    九二年beyond樂隊東渡日本發展,劉卓輝和陳健添屬於失業,於是雙雙到廣州來發展。

    劉卓輝成立了大地唱片,先後簽約了李玲玉、陳勁、景崗山、老狼、艾敬等歌手,九四年合輯《校園民謠1》的推出,影響了一個時代。

    九七年大地推出了內地第一張唱片專輯,艾敬我的一九九七,爆火。

    陳健添成立了紅星生產社。

    他捧紅的第一位巨星就是搖滾歌手鄭鈞,隨後又簽入田震、小柯、許巍、眼鏡蛇樂隊、天堂樂隊、希莉娜依、樺梓等等。

    確實生產了不老少的當紅歌星,被稱為內地樂壇的黃埔軍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