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百度百科

第十三章 拿去!(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大明朝出現了問題,也是幾乎所有帝國都存在的問題。

    那就是:「帝國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如此的強大,能夠承受小的失誤和問題。」

    即便是朱祁鈺中人臣的天花板於謙,大約也有這種想法。

    皇莊做點生意,賺點錢,沒什麽問題,大明的百姓,有這種承受能力,勳戚跟著勳戚們一起發財,沒什麽問題,大明地大物博承擔得起。

    帝國的衰弱,在這種日拱一卒的境遇下,小問題就會逐漸累積成為大問題,最終帝國崩解,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朱祁鈺對興安說的話,就是他的一個態度,這也算是新朝新氣象。

    皇帝不能帶著頭挖自己的根基,還不亦樂乎。

    那樣實在是太TM的蠢了。

    興安俯首領命而去,而金濂站直了身子,悄悄的退到了王直身後,戳了一下王直,兩個人離開了午門的五鳳樓正中央,走到了牆垛的位置,小聲的交談了起來。喵喵尒説

    朱祁鈺隻是看了一眼,並沒有太過於計較,金濂不是蠢笨之人。

    事實上,之前金濂提議將通州的糧食付之一炬的時候,他的內心對這個戶部尚書是有一些不屑的。

    但是了解到了實際情況後,他放下了些許的成見。

    誤會解除。

    朱祁鈺在了解了金濂的經曆之後,朱祁鈺確認了這是一個可用之人。

    金濂是永樂十六年的進士,自從開始做湖廣道監察禦史之後,他的賢名就在南方流傳開來。

    浙江巨盜史慶真活動猖獗,時數年間,誰都製服不了,金濂費勁了周折將其抓捕歸案。

    而後金濂父親病逝,金濂請旨想回順天府為父親守孝,皇帝不準,令其前往陝西做按察副使,金濂未能守孝,前往了陝西。

    這擱古代叫做奪情,是因為沒有這個臣子不能把事辦成。

    金濂在陝西幹的很不錯,興修水利、緝捕大盜、平定山匪、安定民生、設立學宮為百姓講讀經史、讓將校讀書識字研讀兵法、並且親自習射演練,文武雙修,一時間韃靼人不敢再進犯。

    禦邊十數載,韃靼人聞者心懾,望風而逃。

    金濂回到京城做了刑部尚書,就辦一件事,司法公平。

    無論是勳戚還是朝中大員,他都一視同仁,這種做事風格,終究得罪了一大片的勳戚和朝臣們,終於在安鄉伯案中,金濂被朝堂過半之人彈劾,差點被罷官。

    正統十三年,金濂任參軍務,提督軍中大小事物,前往福建平定葉宗留-鄧茂七起義。

    葉宗留-鄧茂七的起義規模有多大?

    起義軍占據了整個福建、半個江西、浙江的處州府、溫州府、衢州府和半個金華府被起義軍攻占。

    而在廣州方向,鄧茂七占據了海陽縣。

    擁兵80萬有餘,治下數千萬百姓,皆稱其為鏟平王,鏟平王鏟除一切不平事。

    金濂帶著人前往福建平叛,開拔之前,金濂母親病逝了,金濂請求守孝,朝廷不許,令其辦了喪事,立刻前往福建。

    金濂在年初(正統十四年二月)的時候,在延平設了一個局,誘鄧茂七的主力進攻,一戰便殺掉了鄧茂七。

    金濂開始對起義軍進行分化,勸導安置,起義被安置招撫,聲勢越來越小。

    朱祁鎮是在東南方向有超大規模起義的時候,親征草原。

    不得不說,朱祁鎮的膽子是真的大,也不知道誰給他的勇氣。

    金濂是個好同誌,能力很強,軍事、律法、賬目都是得心應手,一心為民的重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