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娛樂時代羅南

第725章 大熱門(2/3)

    相對論大廈的辦公室裏,加西亞對羅南說道:“《撞車》在媒體上的評價極高,我覺得可以加大公關力度,畢竟這部影片的所有版權已經被我們買斷了。”

    羅南說道:“可以,仍然要控製預算,我們的目標隻有一個,最佳影片,其餘的都不重要。”

    大衛-比利亞接話道:“保羅-哈吉斯數次跟我們聯係,詢問我們衝擊最佳導演的計劃。”

    羅南直接說道:“可以報名,但資源不要分散。”

    像保羅-哈吉斯這樣沒有資曆的導演,怎麽與馬丁-斯科塞斯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去競爭?

    加西亞說道:“現在的形勢,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機會,使館影業還從來沒有拿到過最為重要的四個奧斯卡獎項,這次我們很有希望捧一個或者兩個回來。”

    羅南附和:“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以後很難遇到了。”

    恐怕要再等上幾年,相對論娛樂才能有效利用社會環境形勢來衝獎。

    亞特蘭大警方已經給了神助攻,沒有理由不盡全力去爭奪這兩個獎項。

    《當幸福來敲門》不用多說,市場成績本就不會差。

    《撞車》這種片子,沒有奧斯卡獎項傍身,有可能會盈利,但盈利空間不會很大。

    這種片子,即便吹的再猛,想要讓觀眾在影院裏麵買票耐心的看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當然,也有相對小眾的群體喜歡這種類型的片子。

    說實在的,部分觀眾也覺得自己更適合獨立觀影,尤其是掃碟,因為受不了女孩子在旁邊堆一大堆小食品,然後津津有味的爆米花情緒。

    不管怎麽樣,電影普遍是拿來消遣娛樂的。

    評論中,也不是沒有人提《撞車》存在的問題,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就批評,這部影片把一切和種族有關的問題提純、放大、羅列,然後開始生硬的說教,用力太狠,匠氣太重。

    這畢竟是保羅-哈吉斯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即便天才如克裏斯托弗-諾蘭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第一部電影長片也有種種缺陷。

    再一點,《撞車》反應的是種族問題和衝突不佳,但保羅-哈吉斯終歸是個白人,不可避免的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

    影片有種非常美國白左的思維,以救世主的姿態來麵對移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所謂的自由民主是需要有前提的,如果膚色是個簡單而粗暴的劃分標準,那麽影響力和話語權則成為更有力的劃分規則。.伍2⓪.С○м҈

    這當然不是壞事,因為這片子既是在說種族平權,又天然從白人思維出發。

    真正決定奧斯卡獎項歸屬的,恰恰是一大堆白人中老年選手。

    曾經,太平洋對岸很多人認為李安的《斷背山》輸給《撞車》很不公平,單從電影質量和執導水平來說,《斷背山》似乎比《撞車》好上一截。

    但正在決定評獎歸屬的終究是那堆白人中老年選手,《撞車》這種符合他們審美又反應美國社會現實問題的影片,最後能勝出也不算意外,更談不上爆冷。

    這個周末,《撞車》繼續點映,不過單館票房下滑到了2萬美元多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