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娛樂時代羅南

第688章 我幹嘛不賣(2/3)

    哈維-韋恩斯坦!

    米拉麥克斯影業來了!

    看到哈維-韋恩斯坦朝著法國人走去,納瓦斯的原本冷卻的心,又熱了一下。

    但外語片血的教訓就在眼前,他終歸是忍住了。

    “我們走。”納瓦斯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這個展廳。

    就讓使館影業和米拉麥克斯影業為這部片子打破頭吧。

    納瓦斯沒有回頭,朝著尚未取去過的那些展廳走去,期望著能從中找到適合獅門影業發行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不用考慮,那部《撞車》先等等製片方的消息,明天有時間再去看看好了。

    用一天的時間,羅南看過了多倫多電影節的交易區,後麵又看到了一部名字較為熟悉的片子——《盧旺達飯店》。

    這是一部講述九十年代盧旺達大屠殺的影片,風格特點很符合頒獎季衝獎。

    但羅南隻是讓人稍微接觸過後,就主動放棄了,因為製片方僅僅北美發行版權就開價1600萬美元。

    對於製片方來說,這樣的開價很合理,因為他們在製片方麵就投入了近1800萬美元。

    但對於發行方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

    北美就要1600萬美元版權費用,影片商業屬性聊勝於無,必然要走頒獎季衝獎路線,再加上衝獎發行方麵的投入,想要收回成本難度有些大。

    對導演和演員,以及其他主創人員來說,電影或許是一門藝術。

    對使館影業這樣的發行公司來說,電影首先是一門生意。

    “那片子你不覺得有點像非洲版的《辛德勒的名單》嗎?”托尼-科赫享受著羅南請的大餐,說道:“說不定能拿個奧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回來。”

    羅南卻直接說道:“救的是非洲黑人,不是猶太人。”

    托尼-科赫瞬間覺得好有道理,點頭說道:“還是你看的透徹。”他突然又充滿疑惑的問道:“這兩年,好萊塢的黑人電影不是在頒獎季表現不錯嗎?”

    羅南壓低聲音:“非洲黑人與美國黑人不是一回事,美國黑人從來都不認為他們與非洲黑人屬於一個族群。”

    這種話,他也就是私底下與托尼-科赫這種關係密切的朋友說說。

    托尼-科赫咽下嘴裏的食物:“我以前隻知道柏林電影節受到電影外因素影響很大,沒想到好萊塢的頒獎季一樣。”

    羅南笑了笑,轉而問道:“你那邊怎麽樣?”

    “很好,我吸引到了一大批電影買手。”托尼-科赫笑著說道:“羅南,你的吸引力太大了,很多片商都在競爭那部《放牛班的春天》,我根本不用出價,後麵他們自己就爭的白熱化了。”

    羅南卻說道:“因為那部片子確實很有特色。”

    托尼-科赫認同羅南的觀點:“我看了一段,感覺確實很不錯。”

    羅南問道:“這部片子交易達成了嗎?最後被誰買走了?”

    “達成了。”托尼-科赫想到那個胖子,說道:“米拉麥克斯影業的哈維-韋恩斯坦拿到了北美發行版權,據傳他花費了700萬美元高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