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娛樂時代羅南

第675章 不用換演員(1/3)

    每個月,相對論娛樂旗下的發行公司使館影業,最少都會推出一部電影上映。

    八月中旬的第二個周末,由紮克-施耐德執導、翻拍自喬治-A-羅梅羅的經典喪屍片《活死人黎明》即將上映。

    雖然項目製片預算隻有2000萬美元,放在好萊塢屬於中等偏低的投資,但在喪屍片這一類型當中,絕對屬於大投資大製作。

    喪屍電影投資超過千萬美元的相對比較少見。

    很多時候,喪屍片都是B級片和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但《活死人黎明》的預告片一經放出,就吸引到了大批喪屍迷的關注。

    盡管喪屍文化哪怕在北美也屬於小眾文化,卻有相當數量的鐵杆粉絲,這些人對喪屍文化的癡迷,比起傑克-斯派洛船長的粉絲毫不遜色。

    在《活死人黎明》的宣傳推廣中,使館影業還重金將喬治-A-羅梅羅請來,連續參與了多場宣傳推廣活動。

    喬治-羅梅羅對劇組接受他的建議,使用女性作為第一主角的做法相當滿意,不但盛讚斯嘉麗-約翰遜演技出色,還積極配合使館影業的一些宣傳舉措。

    喪屍片這個領域,喬治-羅梅羅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流行文化中的喪屍形象由狂犬病毒拓展而來,並於1968年喬治--羅梅羅導演的電影《活死人之夜》中完成了它的廣泛傳播,喪屍不再是單純呆板的受人控製的苦力形象,反而變成了不生不死、肢體腐爛、撕咬活人的恐怖形象。

    喬治-羅梅羅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現代喪屍片之父,他的“活死人係列三部曲”,不僅針砭時弊,頗具鮮明的時代特征,還有著血腥暴力、令人大開眼界喪屍場麵,影響了其後不計其數的喪屍電影,也為後來的喪屍文化奠定了幾個通用的發展,堪稱喪屍界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並沿用至今。

    《活死人黎明》的首映式放在了洛杉磯剛剛落成的諾基亞廣場上,從早上開始,廣場附近仿佛世界末日到來一般,上演了各種喪屍大出籠的戲碼。

    造型各異的喪屍在周邊出沒,諾基亞廣場更是完全被喪屍們占領。

    首映式被使館影業打造成了喪屍文化的狂歡盛宴。

    下午五點,首映式拉開大幕,在眾多明星嘉賓走上紅毯之前,喪屍率先上了紅地毯,引得兩邊的喪屍文化愛好者們不斷尖叫,甚至有些女性粉絲都陷入了瘋狂,好像比看到帥哥還要來電。

    看到喪屍,有些人的情緒突然就飛了起來。

    或許可以拍攝一部喪屍愛情片,就叫《我的男友是喪屍》。

    羅南來到諾基亞劇院門口,看著興奮尖叫的喪屍文化愛好者,對喬治-克林特說道:“這些,都是我們的觀眾保障。”

    喬治-克林特說道:“羅伯特已經拿到了《行屍走肉》的影視改編版權,我們真的不拍電影,而是改編電視劇?”

    羅南說道:“這是為奈飛準備的項目。”

    喬治-克林特點點頭:“什麽時候啟動呢?”

    “不著急。”羅南看向走上紅毯的斯嘉麗-約翰遜:“隻要《活死人黎明》成功,後麵必然會出現更多喪屍電影跟風,這會進一步擴大喪屍文化和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創造更加有利於相關作品的傳播環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