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娛樂時代羅南

第68章 為了友誼(1/3)

    “這店真大啊。”

    走在貨架之間,羅南拿起幾根德國香腸看了看,又放了回去,對旁邊的金發中年女人說道:“海倫阿姨,您跟我說開了家肉食店,我以為是賣豬肉的店,結果卻是家肉製品超市。”

    叫做海倫的金發女人笑了起來,用發音有點別扭的英語說道:“所以,你過來幫我吧。”

    從貨架中轉出來,羅南環視足有五六百平米大小的肉製品超市,還從沒見過這麽多香腸、豬蹄和培根。

    海倫故意說道:“像這樣的店我在柏林就有九家。”

    羅南不禁笑了起來:“原來我的海倫阿姨是個女富豪。”

    “怎麽樣,不錯吧?”海倫舊話重提:“要不要來德國幫我?”

    羅南搖頭:“我這種人,還是適合在好萊塢發展。”

    海倫也聽老安德森夫人提過好萊塢的事,說道:“電影行業風險太大了。”

    “嗯,所以我在想辦法規避和減小風險。”羅南突然問道:“海倫阿姨,你每年都要交很多稅吧?”

    海倫輕輕點頭:“很多。德國是個重賦稅國家,不說別的,我的個人所得稅要按照最高百分之五十一的比例繳納,雖然有途徑合法避稅,但避稅的金額很少。”

    羅南開了句玩笑:“這是讓你享受納稅的光榮。”

    海倫笑了起來:“我寧願不要這份光榮。”她關心問道:“對了,你那部電影成功了?”

    “成功了,北美票房5000多萬美元。”羅南想了想,說道:“我沒記錯的話,過了新年會在德國上映,片名叫《人類清除計劃》。”

    海倫帶著羅南繼續參與超市,說道:“到時我帶托尼去看看。”

    托尼-科赫是她兒子,剛剛大學畢業不長時間,在慕尼黑從事金融業。

    兩人在肉製品超市轉了一圈,接著去了二樓的辦公區,來到海倫的辦公室,聊了會意外去世的老安德森夫婦,又說了會小安德森的童年趣事,基本上都在憶苦思甜。

    “留在德國過聖誕節吧,托尼會從慕尼黑那邊回來。”海倫突然說道,“你回洛杉磯也沒有親人了。”

    羅南沒有拒絕:“好啊。我在柏林要待一段時間。”

    海倫好奇的問道:“通電話時,你說有業務要處理?你準備在德國拍電影?”

    羅南搖頭:“不是在德國拍電影。”他簡單解釋道:“準備將兩個電影項目賣給德國的電影公司。”

    拍攝製作好萊塢電影,更多的歸屬於技術問題,但好萊塢電影工業的資金運作方式,卻是法律和金融問題。

    哪怕現在才九十年代末,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好萊塢電影單論票房收入肯定是賠錢的,不管那些票房數字看起來有多大。

    因為好萊塢拍電影已經變得非常昂貴,絕大部分電影的投資、拍攝和發行所耗費的資金遠遠超過在影院的票房收入。

    想要讓電影真正實現盈利,就要想盡一切辦法進行運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