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娛樂時代羅南

第51章 成功的滋味(1/3)

    在這個傳統媒體還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誰也無法忽視報紙、雜誌、電台和電視台的影響力,植根於這些媒體的影評人,往往能影響相當一部分觀眾的觀影選擇。

    羅南肯掏出一大筆錢去做公關,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這筆錢數目太少,能爭取到的,基本都是活躍在地方媒體上的二三線影評人。

    一線的影評人還是相當愛惜羽毛的。

    《人類清除計劃》上映的第二天,有部分一線影評人就在專欄裏麵發表了相關的評論。

    “這部血腥的驚悚片一開始還好,拋出了高概念和編造了不錯的故事背景,然後角色淪為陪著故事走的陪襯,導致劇情從未讓人真正感到害怕,最後的反轉笨拙且無太大驚喜。”

    羅南專門買了一堆在全美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報紙,從中查看《人類清除計劃》的媒體反響。

    坦白地講,差評不少。

    “看完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是人物塑造混亂,劇情發展雜亂而冗長。”

    “這是個非常有創意的題材,製作方卻把這麽好的題材拍成了庸俗的恐怖片。”

    看過這些差評,羅南有點撓頭,這片子感覺還可以,前世看的時候,最不爽的也是熊孩子的問題,但沒想到的是,根本沒有媒體拿熊孩子來說事。

    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阿曼達出演的熊孩子代表的是善良與純真,如果主流媒體對準這方麵開炮,估計會有更多人向他們開炮。

    私下吐槽是一回事,真正拿到媒體上來說完全是另外一碼事。

    但讓羅傑更意外的是,有些影評人的好評挖掘深度挖到了馬裏亞納海溝。

    “這是最心驚膽戰的電影,無關血腥與劇情,隻是被這種假設和真實存在的惡嚇到了,它充分暴露了社會高速發展的病態和人類的自私,直指人類社會存在的暴力、不公和種族等問題,從而讓影片真正有了靈魂,成為一部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電影。”

    專欄最後,這位叫做喬納森-羅森鮑姆的知名影評人,還給了《人類清除計劃》滿星五顆星的推薦。

    像後麵看到的那些“這是一部充滿暴力的反暴力電影”、“影片影射美國社會現實,控訴暴力頻發”等影評,在喬納森-羅森鮑姆的影評麵前簡直弱爆了。

    這說明自己的影片在某些專業人士眼裏,逼格滿滿!

    現在可不是互聯網時代,知名影評人的影響力相當大,甚至能改變一部分人的觀影選擇。

    羅南翻看過麵前所有報紙,找到了一篇自認為比較真實中肯的影評:這是一部很好的拍得很粗糙的B級片!

    像什麽高逼格,那都是專家腦補的啊。

    當然,羅南從調查過社會現狀之後就知道,類似《人類清除計劃》的劇情設定,必然會贏得一些白皮黑心或者平權人士的支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