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九十節 地方財政(2/3)

    發給各縣的資金並不直接到縣辦主任的手裏,而是存入當地德隆支行的財政專戶,由縣辦主任具體支用。因為地方行政開支是千頭萬緒的,所以財政總監部專門開列了一個經常性項目開支列表。這樣大概可以知道每個月需要撥款的數字,這筆開銷屬於專款專用,縣辦主任不能以其他名義支用。這樣就不會出現領導一時沒譜把錢花過了頭,到月底沒法發工資的窘態了。

    編製經常性開支表並不容易,誰也不知道一個17世紀的縣每個月需要多少行政開支。而臨高的財政開支又不具備任何的參考價值――一直是在打統賬的。特別是在財政供養人員的開銷上,各縣的機構怎麽安排,設置多少人員,人員的級別和工資是什麽樣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決定下來。所以管理也隻能相對粗略。程棟要求暫時編製的額度宜緊不宜鬆,以免口子大了將來難收。

    經常性開支之外的其他開支暫時就由縣辦主任在月度總額內自行開銷,隻能節餘不能超支。

    至於各縣的收入:包括稅收、罰沒、繳獲等等,全部上繳企劃院和財政總監部。

    這種統收統支的財政政策當然是很不妥當的,特別是完全抹殺了各縣的財政自主權,就本質上說和大明的地方財政製度沒多少區別――甚至管得更死,但是目前來說也隻能如此了。執委會對地方政權的要求是“穩”,在維持好地方治安的同時,將各地的資源先征收上來供應元老院的運轉。至於搞經濟建設並不是縣辦主任的首要工作。

    這套製度從去年年底開始正式執行,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海南島上的每個縣大致都按照該製度建立了財政體係。運轉的還算正常。

    但是對陳策來說,他在環繞海南島的財政公務旅行中,已經感受到了一些反彈――各個縣的縣辦主任們,尤其是過去農業水平比較高,經濟條件相對好的各個縣:瓊山、澄邁、文昌、定安這些縣份的縣辦主任,對統收統支的財政製度頗為不滿,強烈的希望進行改革。

    陳策多少明白他們的心思。做了縣辦主任就是百裏侯。大多數人都是有一定的事業心的,即使統治的是個貧窮的小縣城,隻有幾萬人口,也想做出點名堂來。經營模擬類遊戲永遠紅火正說明了大多數人的心態。更何況海南島的各個縣都是富有資源的,可以開發建設的項目是在太多了。陳策去過昌化堡――這個隻有十幾個人駐守的小小堡壘,盡管周圍是貧瘠的海灘沙地,沒什麽談得上的資源,但是在春季覺醒戰役前僅僅在海灘沙地飼養山羊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1630的秋天昌化堡就向臨高提供了三百隻羊。

    要投資要建設,僅僅靠企劃院的直接投資是不行的――企劃院要投資的項目太多了,以臨高政權有限的人力物力來說光搞“中央企業”就顧不過來,更不用說來搞地方工業了。而且過於緊張的人力缺口也使得企劃院對地方工業不怎麽感興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