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八十九節 丁銀(2/3)

    陳策笑了笑,開始拋出他的累進製征稅辦法。

    累進製對元老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幾乎大多數元老都繳過所得稅,所得稅就是累進製的,大體思路是收入越多繳得越多。

    “運用累進製的階梯稅率,你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負擔壓到大戶和縉紳們的頭上去了――如果說過去這裏的優待士紳是大明的製度,那麽累進製就是我元老院的製度,這個理他們不會不懂得。”

    按照陳策的思路:目前各縣征收丁銀的賬目實際上是一筆糊塗賬,完全查不到依據。而各縣的土地狀況在經過清丈田畝之後已經相當的清楚,所以丁銀和雜稅均可以按照土地數量來進行核算。

    “現在我們掌握的最清楚的地方數據,其實就是各縣的田畝數字和戶籍,按這個來收夏稅是最穩妥的,沒人好多說什麽。其次,因為明年的新稅製準備了平滑過度。”陳策說道,“大家都沒話可說――畢竟我們是照顧到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老百姓不是傻子,知道誰對他好。”

    “有理有理。”劉翔連連點頭,“可是土地的肥瘦不一,地多的不見得收入就多……”

    “土地肥瘠在登記冊上不都有具體的登記麽?”陳策胸有成竹,“如果要簡化一點,可以按照作為的年實際產量來算。”

    最後,按照陳策的設計,瓊山縣的夏稅就按田畝數量進行征收了。首先是根據新得田畝登記冊,計算出瓊山縣的平均畝產量,凡是畝產量在這一平均產量上下10%的田地,一律算作“標準畝”,收稅中的田地數量就是按照“標準畝”來計算,其他超過的和不足的,按一定的公式核算成標準畝。

    “我們這是不是就是攤丁入畝?”劉翔看到他的具體方案之後忽然問道。

    “說對了,我們搞得就是攤丁入畝。當然做法和舊時空的不大一樣。”陳策笑了起來,“你看,今天我們做得一切,以後就能加入到中學曆史課本裏去了。這榮譽不用給四爺了。”

    具體的征收單位是以“戶”為計算標準。凡是無地戶或者戶均占有土地不超過20標準畝的,一律免征丁銀,超過20標準畝的,再分為13個檔次,占有標準畝愈多,繳納的比例愈高。

    陳策還製定了一係列的優免政策。凡是服兵役、擔任公職人員的、因公傷殘死亡的照例都有征收優免。另外加入天地會服務的、送子女到臨高念書的這些也有一定的優免。

    “如果你願意,甚至可以給大明的縉紳和士子也來一點減免,……”

    “當年四爺都不幹的事情,我們就更不會幹了。”劉翔連連搖頭,“本來就是要從他們頭上搞銀子,再減免了還有什麽好玩得。”

    “你,馬上去計算下,按照這個稅率表,各戶平均負擔是多少。總征收額度又是多少。”陳策關照手下帶來的一個辦事員,“告訴他們,不用很細,先把大概的數字拿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