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四十四節 甲板上的三個人(1/3)

    按照新的作戰、演習命名條例規定,海軍的演習將由海洋名稱為命名,陸軍演習陸上名稱為命名,海陸聯合演習以島嶼為命名,後麵統一加上公元年份。大圖書館已經準備好了兩萬多個名字以供伏波軍隨機抽取使用。

    “開始第二階段演習。”付三思下令道。站在船樓上的人一起舉起了望遠鏡。

    三枚信號火箭從掣電號上的騰空而起。原本已經安靜下來的艦船和人員又開始忙碌起來。

    工兵部隊開始在沙灘上用各種顏色的彩旗劃分出不同的通道和區域。士兵在忙碌著構築登陸場。

    新近建成下水的和諧輪H800級中的EMS號和TNT號也參與了演習。EMS號主要是負責有港口設施的登陸裝卸演習,而TNT號主要是負責無港口登陸裝卸演習。

    作為一種全新射擊的標準型運輸船,除了標準的運載艙外,安裝了船用吊車,甚至還有一輛牽引式蒸汽動力吊車和專門用來收放小艇的吊機。

    蒸汽驅動的吊車在轟鳴聲中將一噸級的包裝箱、貨盤提升到甲板上,再吊運到棧橋上的雙輪人力手推車上。紫電作為獨輪車盡管通行力強,但是運載力不高,車輛廠於是又按照美軍製式雙輪翻鬥手推車的形式,仿製了新式的手推車,取名為“疾風”。

    紫電和疾風川流不息的從6米寬的簡易棧橋將各種物資輸送上岸。第二道棧橋上,工兵正在棧橋上鋪設輕型鐵軌。這種輕型的急造鐵軌係統最初運用在巨人行動三亞登陸行動中。技術和運用已經很成熟了。

    為了避免運輸車輛的輪子陷到沙裏,沙灘上鋪著可重複使用的標準竹製柵欄板,從臨時搭建的簡易棧橋一直延伸到100多米外砂石地麵的臨時堆棧區。

    由於發動機計劃涉及到台灣、濟州、山東登陸,基本都沒有現成的港口碼頭可以利用,隻能靠小艇轉運,所以聯合後勤總部和工業口的技術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快速構建的碼頭棧橋。要求指標是退潮時延伸到海裏的部分依然有4-5米的水深,方便停靠卸貨。最後大家選擇了采用預製水泥駁船搭建浮動棧橋的方式,而永久性的碼頭則采用技術難度最低的重力式碼頭。

    李炎在掣電號上悠閑的看著忙碌奔走的人群,他甚至拿了一把椅子坐在甲板上吹著海風。不時的用望遠鏡眺望沙灘和海麵上的情形。

    李炎是作為情報部門的負責人來觀摩蓬萊1631演習的。目的是為了“協調發動機行動中的情報工作”。

    他瞥了一眼同樣坐在甲板上“觀摩”,毫無表情的午木――政治保衛總局裏的元老和歸化民幹部,除了趙曼熊之外,每個人的臉都是這樣不苟言笑的表情。這種奇怪的現象讓李炎很是好奇。

    午木穿著一件白色的製式襯衣,特殊的藍色領章表明了他是“元老院的劍與盾”政治保衛總局的一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