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四十二節 孫淳(1/3)

    張岱等人的完璧書坊一行讓他們回味了許久,特別是購回的書籍。孫淳特意要了那部《四洲誌》,說是要仔細的研讀。

    孫淳的家在嘉興,是嘉興府府學的學生,但他常年寄寓在吳江,時而住在湖州的烏程縣的南潯鎮的梅綰居別業。別看他貌不驚人,穿著樸素,學問上也隻是“僅五經征文之人”,在很多複社士子心目中地位不高,實際家中頗有資產,而且是社團真正的核心要員。

    論及名望,他當然和張溥、張采等人比肩,遠不如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四公子”,也比不上黃宗羲。但他確實是社中的骨幹人物。複社作為一個以學術為名的政治性社團,是具有一定的組織性的,甚至可以說,它已經大致具有了近代政黨的某些特征。如果說張溥、張采是複社的“領袖”,那麽複社的“組織部長”正是孫淳。

    全國各地的士子們,隻要在文學和政治見解上符合複社理念的,孫淳都會不辭辛苦的或去信或自己親自前往,勸說其入社。可以說,整個複社的組織活動是由他一手包辦下來的。他還直接負責著入社人員的資格審核,對那些申請入社的士子進行審查。而複社成員之間的聯絡、集會等一係列的事務也幾乎全部經過其手。

    他在杭州沒有自己的別業,而是下榻在張岱的別業之中。用過晚飯,幾位朋友又在一起翻看新購來得書籍,就著最好的雲南女兒茶消食,說笑議論了一番。張岱原本就對澳洲事物有興趣,如今在完璧書坊被趙引弓如此一番的引誘,不禁起了到廣州去一趟的念頭。

    “宗子兄台真要去廣裏嗎?”文懷問道。

    “弟早有此願――倒不是為了澳洲人。聽聞廣裏的風俗異於中原,與江南更是殊途,又有許多海外的奇人異貨。弟早想去開開眼界,看個新鮮,再嚐嚐當地的特色土產。如今又有了澳洲人,當然是愈發想去瞧瞧了。”張岱靠在一張榻上,穿著寬鬆的禪衣,二個不過十四五的殊色丫鬟一個奉茶一個正用纖纖小手剝去柑橘的皮。

    “可惜去年的鄉試弟沒有得中,還得閉門讀書。不然弟也想附驥一同前往廣裏一觀呢。”文懷笑著說道。目光在兩個丫鬟身上有些遊移。

    “嗬嗬,”張岱笑了起來,“潦石兄,去年的鄉試,走關節的人聽說多得很嘛,你怎麽不托人去說說?大不了花個幾百兩銀子,何必還要苦苦讀這嚼了又嚼成了渣的東西?八股文能考出什麽名堂來?”

    文懷收起了笑容:“這樣的事情,弟是想也不敢想!”他接著苦笑道,“倒不是弟矯情,這交托關節,第一要有大佬的人情,第二要有白花花的銀子。弟兩者皆缺,就算賣了田地,沒有人居中交通,一樣徒喚奈何。”

    孫淳笑道:“天如這科點了翰林院庶吉士,周閣老又是我們複社和東林力薦的,潦石兄何愁今後沒個出身?”

    複社的領袖張溥本科得中之後,點了翰林院庶吉士――明清二代,翰林院都是高級官僚的養成所,官品不高,但是政治地位很高,前途不可估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