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八十五 杭州印刷所(1/3)

    趙引弓的申請報告在企劃院的項目審批上沒有遭遇反對意見。倒是主管部門對外情報局對他立刻插手絲業表示異議:在江山等人看來這樣做太冒險了,絲綢行業在當時是個熱門工業類型,也是官紳們插手很深的行業,趙引弓馬上搞起現代化的繅絲廠是典型的引火燒身。

    “他這是準備當大肥豬,等著人來殺豬,千萬得攔住他。”李炎在會議室裏對江山說,“繅絲廠一起來,就和當年雷州糖廠開張一樣,立馬就是驚天地泣鬼神。他說隻繅絲不插手流通和絲綢織造――要知道當年雷州站也是這麽想得,結果還是馬上遭了忌被人圍攻,要不是雷州就在海峽對麵,元老院全方位支援來得迅速早就團滅了!”

    江山表示同意:“我也這麽想。不過做事不能瞻前顧後。他現在急於要弄錢打開局麵――我能理解,現在是沒錢就打不開局麵。”

    “打開局麵的方式多種多樣。再說不還有山海兩路的支援嗎?萬有馬上就要開杭州分號了……”

    “他沒權在萬有隨便支款的,你知道財務紀律。顯然他現在需要用錢。”江山說。在對外情報局最近的一次各部門聯席會議上,就駐外的元老的財務進行了協調,規定任何元老除了規定的情報活動津貼之外不能直接從山海兩路的商鋪字號支取現款,隻能在必要的情況下以借款的方式臨時借支現金,而且有一定的額度限製。

    製定這一規矩的考慮是防止駐外元老認為自己是“工商奇才”,私自搞什麽“商業運作”,活動經費浪費一點也就罷了,萬一沒運作成功反而把企業搞垮就糗了。所以山海兩路的企業無論是國有和是合營的,都是商業部門統一運籌經營的――除非是明確駐外元老有負責管理經營山海兩路門店職責的,否則隻是為駐外站提供一定的支援。

    “賺錢可以找其他方法,從小成本行業進入,”李炎說,“我建議還是先從書籍生意上入手為好。搞書籍出版。”

    杭州的出版業在明代隻算是“中遊”水平,遠不及蘇州和南京,書坊不多,影響力也不算大。比起絲綢這樣的利潤極高的產業來說,刻書業吃本重,周轉慢,利潤也不很豐厚,不是官紳們願意插手經營的行業。李炎認為讓趙引弓先插手刻書業是最佳選擇。

    江山說:“不過趙引弓的熱情很高,而且他提出的這個動議一下就戳到了輕工業部、外貿公司和農委會這幾個部門的G點上了。這些部門恐怕都會表示熱烈的支持。我就怕在元老院的委員會會議上一下就被通過。”

    萬一被常委會通過,就要列入企劃院的運作項目。就算對外情報局反對,恐怕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他轉了幾個圈子,停下腳步道:“沒關係,近代化的繅絲廠的設備總不能一蹴而就,起碼也得半年的時間。我們讓農委會幫杭州站搞蠶種和桑樹種植改進――這是蠶桑改革的根本,趙引弓是不會反對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