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六十五節(1/3)

    討論來討論去,盡管有人提議派遣一個歸化民去就好,或者從澳門甚至巴達維亞當地雇傭一個有影響力的土著充當領事――在17世紀雇傭外國人充當領事是很常見的做法。但是司凱德覺得這樣放棄一個直接觀察和影響巴達維亞的大好機會有點浪費。

    “外交官是最好的間諜。”江山在情報局的辦公樓裏對著情報局的一幹元老們嚴肅的說道,“放棄這個機會太可惜了!”

    “要是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願意去。”會議室裏的一個人說道。

    此人三十來歲,麵長有須,一雙黒目炯炯有神。留著發髻,看上去既儒雅又有俠士之風。穿著一件青色的褶子。這種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在情報局培訓班乙部接受大陸派遣培訓的元老情報員。

    “我懂英語、德語、法語和拉丁語,能閱讀西班牙語――不過聽不懂。”他說,“會說德語和荷蘭人交流就沒多大的障礙。”

    “老趙,你不宜去。我們馬上就要到浙江搞人口,接下來還要大規模的轉運大陸人口,兩江的布局非常要緊。”江山立馬否定了,“現在出發,起碼也得三四個月才能有效的安頓下來,打開局麵起碼得半年。你要是去了巴達維亞,前麵的這些培訓不就白幹了。”

    情報局1631年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從江浙皖地區大規模的獲取和轉運人口,在杭州開設的站點將是情報局係統在東南的重要布點,江山當然不希望自己的整體計劃被打亂。

    最後還是按照招聘的原則,從財金口招募了誌願人員到巴達維亞――好在領事屬於公開賽身份,用不著什麽掩護訓練。

    誌願去巴達維亞充當領事的是一個叫薛若望的元老,此人是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在財金口專門搞財稅製度建設。搞製度建設和財稅工作覺得厭煩了,便想出去轉轉,看看有沒有其他更有刺激性的工作可幹。薛若望不懂德語或者西班牙語,但是精通英語、法語和古典拉丁語,勉為其難也可以在巴達維亞開展工作。好在財金口人不少,程棟表示可以放人。

    “荷蘭人的金融運作規模在17世紀是非常頻繁的,我們在巴達維亞布置一個熟悉金融的人或許還能發現一些機會。”司凱德聽說有人願意去很是樂意,“另外,我們和荷蘭人之間的進出口貿易也可以引入一些現代國際貿易製度。或者幹脆就在巴達維亞開設一家銀行……”司凱德越說越起勁。

    “這事再議,再議。”江山說,“先讓老薛在巴達維亞待下去才算是”

    於是最終決定的駐巴達維亞領事就是薛若望了,這讓這位一直埋頭於賬本和數字的元老大喜過望。

    “我到巴達維亞之後力爭最快速度就搞一個巴達維亞分行出來……”他一臉激動的說道。

    “實話說,我對你的前途堪憂啊。”德隆銀行的行長嚴茗在財金口的送別宴會上滿臉憂鬱的說道,“那鬼地方你可得小心了,千萬別鬧上熱帶病,就算立馬派大夫去救你也來不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