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六十一節 商務員的報告(四)(1/3)

    我們三人就奇特的木樁的用途進行了討論。岡薩雷斯先生認為,這是澳洲人的某一種特殊的偶像崇拜。這是他們的一種祭祀用的設施,帶有宗教的含義。但是特裏尼先生表示看不出這裏麵有宗教的意味,因為這即算不上有偶像,又沒有任何澳洲人對其表示崇敬的舉動。我個人認為特裏尼先生的說法有道理,我們在一路上沒有看到任何人對這些木樁表達敬意或者崇拜,也沒有類似的痕跡:沒有人有向木樁供奉、焚香或者祭祀。

    博鋪到百仞的距離非常之近,我們估計隻經過了一裏格。我們便進入了百仞城的範圍。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從未進入過百仞城――所謂百仞城是澳洲人的城堡,除了他們自己和為他們服務的土著親信,任何人都不能出入。但是百仞城之外,圍繞者澳洲人的城堡興建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城市。他們稱之為東門市場。因為它位於百仞城的東麵。據說澳洲人當初抵達臨高的時候,就是在這裏和當地的土著進行交易的。在幾年之內,這座原本簡陋的集市就發展成了一個頗為繁榮的市鎮

    東門市場本身沒有城牆保衛,但是在道路的出入口設有塔樓拱衛。這種塔樓在此地很常見。不但在博鋪有,在道路兩側也有分布。澳洲人似乎把它作為一種主要防禦的設施。塔樓一般是方型的,底部用厚重的石條砌成,塔身是燒磚砌成的。也有一些則非常簡陋,是用木材或者竹子交錯搭建起來的。塔樓一般有二到三層。某些塔樓的設施堪稱是座小小的要塞。有環繞塔樓的壕溝,還有圍牆,頂部往往設有火炮。澳洲人在塔樓裏布置警衛人員,形成嚴密的瞭望警戒體係。顯然澳洲人對自己在本地的存在甚為焦慮,時刻都提防著有人來進攻。

    我們的馬車進入東門市,進入的是東門市的主街道,它是從東西方向的。街道寬闊平坦,寬到足夠十二個全副武裝的騎兵並駕齊驅。街道兩側有許多店鋪,陳列著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店鋪有兩層的有三層的。非常的緊湊。這裏的街景讓我想起了海牙或者阿姆斯特丹的商業區。澳洲人的房屋和中國建築絕不相似,反倒更類似歐洲的房屋。但是更為儉樸實用,他們對空間的利用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如何在有限的麵積中榨取最大的空間是他們建築的唯一美學標準。而最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每一棟我們見到的房屋都用瓦覆頂,而且每棟房屋,無論大小都使用鑲嵌著大塊玻璃的窗戶。

    在大街的兩側,還有許多橫向的小街道。無論是主街還是支路,街道上行人並不多。所有的街道都是用鋪設大路的黑色砂石鋪設的,與大路一樣的平坦光滑。街道上幹淨的令人詫異――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除了在尼德蘭,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幹淨的城市。沒有垃圾、沒有汙水、也沒有人和牲畜的大小便。

    街道的兩側,修築有單獨的石頭人行道,人行道上種植有椰子樹的樹苗。澳洲人似乎十分喜愛椰子樹,到處種植這種有用的植物。在這裏我們又看到了類似大路上類似木樁。不過這次我們很容易的就分辨出了它的用途――顯然是路燈。鐵製的燈頭和玻璃罩印證了我們的想法。據說每到晚上,會有專人點燃路燈。在夜間點燃路燈提供照明,顯然能夠給商鋪和行人足夠的安全。然而他們使用這樣耗費巨大的做法似乎可以證明澳洲人“行事奢侈”這一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