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四十三節 貓耳山下(1/3)

    嚴茂達站在貓耳山的山頂。這座山有400米高,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很難攀登。嚴茂達之所以要爬上來,為得是能居高臨下的看一看這一帶的地勢。

    貓耳山是鴻基海邊的一座標誌性小山。據說有個“真祖皇帝”在這裏賦過“詩”,後來就有一群所謂“名士”、“英雄”、“豪傑”之類的在這裏賦“詩”,所以本地又美曰其名叫它“詩”山。這座山在舊時空50年代還和越南革命有關,據某些“革命回憶錄”所提,在法國統治越南的期間,山頂上有一根旗杆。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每年的“五一”和“九二”,都有越共分子爬上山去,在山頂的旗杆上掛上“國旗”。.伍2⓪.С○м҈

    “這裏不用掛國旗,可以搞個燈塔。指示船隻靠港。”嚴茂達身邊的秘書說。他俯瞰著大地和海洋。貓兒山是是一座石頭山,一半突入在亞龍灣裏。海岸線上到處是丘陵和小山,隻有在這貓耳山的腳下沿著海邊有一條二三公裏長的長條形的狹狀平地。舊時空的鴻基市就在這裏。而鴻基市又是在法國人設立的鴻基煤礦公司的基礎上逐步建設起來的。

    “那條是什麽河?”嚴茂達指著一條在幾公裏之外入海的寬闊的大江問道。

    “這是北塘江。”貝凱說,“又叫白藤江。據說元軍就是這個入海口被陳興道擊敗的。”他因為學習越南語,對越南曆史也了解了不少。

    “喔,原來還是古戰場。看來武裝商站也有很大的風險。”嚴茂達望著滾滾的江水。江麵寬闊,到處點綴著沙洲。這會正在漲潮,海潮上漲處是黃色的水,江流是青綠色的水,在江中心明白的分出界線,很是壯觀。

    “商站設在哪裏比較好?”嚴茂達問。貝凱作為勘探隊的一員專門帶隊到這裏來勘探過,對周邊的地理環境很熟悉。

    “最合適的地點當然就是在山腳下,舊時空的鴻基市了。”貝凱說指點著,“這裏有平坦的土地,可以修建房屋和堆場。建港條件也好。還可以就近引北塘江水用來洗煤和提供生活用。”

    “防禦呢?”嚴茂達很關心這點。

    “既然是商站,防禦工事的規模得適度。免得樹大招風。再說真得搞得太大太堅固,不但要鋪很大的攤子,而且還需要更多的兵員。”貝凱壓了下頭上的帽子,“盡量用和平手段吧。現在執委會的意思是不想在這裏大打出手吧。”

    嚴茂達點點頭:“的確是。我們下山吧。”

    山下,鎮南號的海兵和水手已經動手在岸上修築臨時性的土圍子,外麵環繞著栽滿標準竹簽的壕溝、用預製件搭建起來的哨塔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

    土圍子中間的空地上,是一座預製件搭建起來的木房子。這裏就是貝凱的住處兼辦公場所。擔任保衛工作的海兵住在另外一側的木結構營房內。

    貝凱想著自己要在這土圍子裏辦公主持開發實在有點心驚膽戰――除了30個海兵和1門12磅山地榴彈炮之外,他最可靠的東西就是一部矽2瓦電台,由他的女仆負責操作。一想到自己就要孤零零的待著荒涼的海岸線上,這種恐懼感難以言表。但是眼下沒法下軟蛋――這種獨當一麵的機會溜走了以後就想混上方麵大員就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