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二百二十七節 遼東方向的合作(1/3)

    李洛由麵無表情的聽著這些條件――條件很苛刻,但是比他預計的還要寬鬆一些。這些條件和他以往與澳洲人談判的時候的條件的風格一樣:苛刻、精細、注意細節、咬文嚼字。充滿了一種基於自己實力的強大自信。

    徐天琦接著指出,遣返回鄉的明軍官兵按照大明軍隊的花名冊逐一清點遣返。

    李洛由不得不提出異議:士兵不去說,不管是戰兵還是雜兵,乃至軍官們的私人家丁,都是列入餉冊的,但是軍隊中還有許多不在冊的人員,包括臨時征集來得隨軍的夫役、文武官員們的仆傭之類。

    “這個可以甄別――確係從大陸上攜來得,本人願意返回廣東的,我們一概放行。如果是瓊州府本地的,或者他不願意回大陸的,就可以留下。”

    徐天琦打出了遣返自願的原則,李洛由表示同意。不在冊的人員能不能回去不是廣東的大佬們關心的事情。

    最後就是俘虜的處置問題。元老院當然不願意釋放俘虜――這都是大好的勞動力,不過被俘的文武官員他們沒有興趣長期款待。因而允許廣東方麵來贖人,不管是官府出麵還是俘虜的家眷都可以。身價按照他們的官職大小分檔次製訂。身價之外,每個俘虜還要按照他在臨高戰俘營裏待得天數,每日支付一錢銀子的夥食住宿費。

    李洛由點頭應允:官府是不會出這筆錢的,但是這些當官的家裏總有幾個錢,付贖金不成問題。

    這樣,關於何如賓在瓊山、海口一帶的殘部處置問題有了定案,隻待李逢節應允整個方案就可以實施。李洛由派出親信,將和談的具體內容密函送往廣州。結果是不會有懸念的――李逢節別無選擇,隻有答應了這些條件才能從災難中把殘兵敗將們救出來。

    會談已經畢業,雙方都暗暗鬆了一口氣――對穿越集團來說,在瓊山圍而不打的封鎖戰也是件消耗精力的事情,現在事情有了確切的了局,而且也得了他們最希望得到的東西――和平。

    由於李洛由是商人的身份,很多事情畢竟和官場隔了一層,奔走起來不方便。李洛由在出發前就李逢節商量好了,讓呂易忠來當居中的聯係人。呂易忠對廣東官場非常熟悉,路子多人頭熟。而且他被俘之後貪生怕死被逼著寫了和談的書信--王尊德去世之後,他的幕僚班子四散,但是李息覺卻被李逢節招攬,進入了巡撫幕中。因而呂易忠寫過求和書信這回事李逢節也掌握了。一個失去了靠山還有曆史汙點的人,除非甘於就此隱退,否則就隻能任憑他們擺布了。

    “呂先生當聯絡人麽?撫軍大人真是高見。”徐天琦哈哈一笑,表示讚同。

    李洛由也跟著“哈哈”的笑了幾聲,心中對這幾個幕僚和官兒很是鄙視。倆人隨後對下一步的深度合作的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李洛由為大明造槍造炮刷新軍備的熱情已經減退了不少――他設在佛山的工場為廣東方麵製造的許多紅夷大炮沒有被運到遼東:一部分損失在瓊州之戰,一部分損失在珠江口討伐戰役之中,餘下的給熊文燦運弄到了福建裝備了鄭芝龍。這使得他非常失望,加上澳洲人在廣東的二次作戰,澳洲大炮的威力遠在紅夷大炮之上,這使得李洛由很是失落――幾乎想就此收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