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六十五節 大角、沙角之戰(1/3)

    考慮到明軍的海戰能力不高,爆發大規模海戰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要執行岸轟和近距離支援任務,炮台上所有的明軍火炮都超過了這個射程。所以隻有2個中隊裝備著卡隆炮。陳海陽為了避免造成過大損失,讓裝備24磅加農炮的中隊首先進行炮擊。

    “要不要出動炮擊艇?”有人提議。

    這次前往珠江內河,艦隊還帶來了專門的炮擊艇,這是造船廠為了下一步的大陸攻略行動專門製造的火力船。

    炮擊艇是一種專為為對地攻擊而設計的經過特別加固的單桅小型船隻,特點是吃水淺,可以駛到淺水區實施炮擊。這種船外型猶如半片榛子的硬殼,船舷做的比平常的舢板高很多,這樣即使受到猛烈的搖晃也不容易翻側入水。在緊帖船底的水下部分沿著船的龍骨裝有一塊與船身等長的木製下風板,借此來抵消船身因火炮的後坐力造成的船身左右搖晃,在艇的中間部分有一到兩個加固的炮座。用來安裝10英寸或15英寸口徑臼炮。

    這種炮擊艇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參與過虎門和舟山炮台的攻堅戰。表現出了其極好的對岸目標摧毀效果。

    臨高製造的炮擊艇采用了鐵骨木殼的工藝來簡化生產,加強船身結構。而且做了一定的改進,不僅可以安裝臼炮或者大口徑榴彈炮,還能在安裝發射架之後發射黑爾火箭。一船多用。軍械廠鑄造了20門280mm口徑的臼炮,安裝在10艘炮擊艇上。

    “暫時不用。”陳海陽搖頭。炮擊艇上彈藥儲量有限,海上補給彈藥費時費力,他還要留著炮擊艇來對付亞娘鞋的主炮台。

    施十四的第5特務艇中隊首先出列。施十四在船艉樓上發出命令,全中隊以縱隊隊形靠近沙角。

    就射程而言,特務艇上的火炮並無任何優勢,為了取得較好的射擊效果,必須靠近到400米左右開火。但是在火炮威力和射擊精確度上,差別就不是一個等級的了。

    第五中隊的每條船上的槍炮長都舉起了測量儀器,測量著距離,風向、風速、船速。迅速的用計算尺推算著瞄準數據。

    “全中隊裝榴彈!”施十四下著命令,“準備射擊!”

    炮台上的官兵大約沒料到敵人的船隻會沒有盡快穿過航道離開,反而向炮台愈來愈靠近了。按照原先的預想,大角和沙角之間的距離較大,兩個炮台之間不能形成有效的夾射火力,力量單薄的炮台一遇到正麵的進攻,少量的守軍立刻就陷入了混亂。開炮的節奏開始紊亂。舊式火炮本身裝填冷卻就慢,沒有經過多少訓練的炮手一遇到緊急情況開炮就會手腳忙亂。炮火顯得非常淩亂。

    施十四注意到炮彈濺落起來的水柱大小不一,炮彈的彈道煙跡也很混亂,知道炮台上對船隻能夠形成威脅的紅夷大炮為數很少,大部分大約還是大號佛郎機之類的火炮。

    白色的濃煙籠罩在大角炮台上,炮彈落在離開特務艇很遠的地方,掀起大大小小的水柱――起不說瞄準的問題,敵人甚至還沒有進入射程就胡亂開炮,這是本時空中國土地上的各種武裝運用火器的典型特點。一時間雖然看上去很壯觀,但是很快許多火炮就因為炮身過熱而停歇了。隻有一些零星的火炮還在發射,炮彈沒有造成任何的威脅。喵喵尒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