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節 俘虜帶來的後續(1/4)

    也有人提議把俘虜送到三亞去當礦工,但是許多人擔心三亞隻有一個營的兵力,萬一這夥兵油子暴動起來,恐怕力有未逮。而且前階段鎮壓工人的餘波尚且未過去,維穩壓力還存在,不能再增加不安定因素了。

    很快就俘虜問題作出了決議,所有的俘虜均不補充軍隊,也不運往三亞,而是統一留在臨高作為勞工使用,改造幾年之後再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安排出路。

    “如果俘虜裏有當地人的話我提議就地釋放。”吳南海說,“既然在本地有家有親戚,我們扣留著對民心有較大傷害。願意走得,全部釋放,還要發點路費什麽的。這樣他們就能把我們的威力和仁義傳播出去了。”

    “好像俘虜裏的確有當地的衛所兵和鄉勇。”鄔德說。

    楊雲輕輕的咳嗽了一聲,他是第一次參加這樣高級別的會議,他剛剛被任命為民政委員會人力處的處長,利用他在舊時空裏當過血汗工廠人力資源部頭頭以及工會主席的優勢,混上了這個位置。

    當然了,以臨高的用工狀況按照舊時空的標誌來說比最血汗的工廠還要血汗,更何況他還有無限的暴力作為後盾,這個人力處的處長並不難當。但是楊雲並不以此滿足――如果僅僅是這樣如何能體現出自己的專業來?

    他首先潛心研究了現有的人力使用體製,認為其中有改進的餘地,或者不如說進一步壓榨的潛力。他決定乘這個機會來表現自己的專業水平。

    但是楊雲不準備對整個體係進行大改動。畢竟這套體係是由鄔德搞得,自己剛剛上任不久,隨便對領導的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是不明智的。楊雲不太相信議會民主和個人民主權利,屬於隻要有肉吃就緊隨中央和領導的一類人。

    “有一萬多勞動力即將到來,我提議對這批勞動力的處置做一定的變化。”他避免說“改革”、“改進”之類的褒義詞,而用中性詞,“我們現在執行的60天檢疫製度非常好,保障了衛生方麵的安全性,不過代價是對勞動力的使用來說效率還不夠高。”

    現階段的政策是檢疫期間勞工和移民在檢疫期間在檢疫營內進行簡單的語言和掃盲學習,同時進行一些較輕的手工勞動。

    “這一萬多人沒必要圈起來檢疫,他們的營養和體力狀況應該比我們收容來得一般的老百姓要好的多,而且他們氣力是有的,殺人放火的本事也有,要他們幹手工活他們即不願意幹也幹不好,精力沒處發泄反而容易發生事端。”

    楊雲提議,將這批俘虜經過“淨化”處理之後,全部安排在馬嫋-澄邁的公路建設上。陸軍在馬嫋駐有重兵,在澄邁也要駐紮若幹部隊,有足夠的威懾力來控製俘虜。

    “等這條公路修築完畢之後,再修澄邁-瓊山的公路。反正按照單道謙的計劃,我們在海南要大修公路和鐵路的,這些俘虜有的是活幹。”

    馬甲咳嗽了一聲:“這樣處理當然很好,但是未免有礙法律的公平性原則。俘虜用來勞作也可以,但是不能讓人家象判了無期徒刑一樣的一直這麽幹下去。這風聲傳了出去以後還有誰肯投降了?”

    “搞積分製就行了。”楊雲早就有對策,“俘虜不是無償工作的,我們發給報酬。”

    報酬是某一種積分。俘虜按照工作強度和內容,按日計算報酬――當然報酬不多。從這筆報酬裏他要支付自己的夥食、服裝和衛生費用,如果有條件也可以支付娛樂――比如嫖妓的開銷。但是他無權改換工作或者選擇不工作,等於是有工資的強製勞動。

    每個人有一個身價,等他們積累滿了一定的積點之後就可以用積點的來贖身。這樣他就是不再是強製性勞工,可以另外選擇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