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九十七節 潰敗(1/4)

    陳人傑的率領的二千人馬走出三四裏之外,忽然路旁地動山搖,伏波軍的工兵隊在深夜在驛路兩旁布設的大量用拉發信管起爆的生鐵製造的Claymore地雷,陳人傑的前隊一進入到雷區,就被地雷轟得隊列潰散,陳人傑還沒等收攏隊伍,隻見一支髡賊的隊伍打著紅旗已經如一堵牆般從前麵壓了過來,槍炮齊發,他手下的人馬大多是烏合之眾,若是能從容布陣攻寨還有一番作為,突然的遭遇戰便支撐不住,立刻往澄邁敗逃而去。陳人傑帶著湯允文留下的少數本部人馬拚命攔截,冀圖重整隊伍,但是終究阻攔不住,被敗兵裹挾著一路潰逃下來。

    後續的一萬多人都是在前幾天吃了敗仗的部隊,早就成了驚弓之鳥,前麵的炮聲和前隊潰散立刻引起了他們的混亂。這時候從側翼迂回過來第3、第5和第6營同時從三個方向向已經動搖的官兵主力發動了進攻,立刻就將其中的大部分擊潰。

    何鳴知道自己手中兵力有限,不可能形成完備的包圍圈,因此在戰鬥中要求各營以猛烈的突擊戰鬥和強大的火力迅速將官軍擊潰,使其失去組織和指揮,迫使敗兵退往海邊。

    他一開始就投入了所有的部隊:全部的5個營,為了最大限度的增強火力還給每個營額外增加了2個民兵連作為輔助人員,他們負責推運配置給每營的三門12磅山地榴和三挺打字機,構成了空前規模的強大火力。至於海邊的大營,由海軍派出船上的海兵和水手進行防禦――前一天的晚上,海軍已經派出了一支規模很大的援軍抵達海邊,運來了1200枚黑爾火箭,這差不多是倉庫裏的全部存貨了。

    在澄邁和石山兩次擊敗明軍之後的幾天裏,何鳴一直在觀察官軍的動向。官軍沒有立刻展開撤退,而是一麵重新占據了小英場,一麵加修營寨。這個信號可以認為他們是準備在澄邁城下和伏波軍進行長期對峙。占據小英場說明他們很可能在打從海路運糧的主意。

    何鳴和他的參謀班子經過短暫的會議之後決定:時不我待,繼續與明軍僵持下去對伏波軍不利,要抓住明軍糧道斷絕又連敗了幾仗,士氣不高的時機,一舉將其在城下擊潰。

    為了促成明軍的崩潰,執委會將臨高所有可用之兵幾乎全部動員送來澄邁,除了警備營之外的最後陸戰部隊――海軍的2個海兵連也星夜隨船趕到澄邁。特別按照陸軍在幾次戰鬥中的報告,運來了更多的12磅山地榴和打字機。有些山地榴是從碉堡上拆卸下來的,打字機則是從海軍的戰艦上拆卸下來,匆忙安裝在雙輪炮架上。

    援軍抵達後,陸海軍經過短暫的討論,決定由海軍發動炮擊,利用火箭的射程和威懾效果,摧毀官軍的營寨和士氣。

    海軍派來的這批船隻大多數淺吃水的中國傳統式樣小型帆船,經過一定的改裝,安裝了火箭發射架和臼炮成為專門的火力船。當晚海軍就向明軍營寨發射了400枚黑爾火箭,陸軍從大營發射了300枚。“林深河的煙火”――大家在發射火箭的時候都這樣說笑著。第一次在這個時空度過春節的時候就放過這玩意了。隻不過最近生鐵來源不象早先那麽緊張,又麵臨戰爭的時候才開始大規模的量產。這次正是這種火箭第一次全麵投入實戰。

    何鳴此時正站在大營的了望塔上,他的全部兵力五個步兵營已經一次性全部投入戰鬥。從現在的戰鬥發展來看,戰鬥發展的很理想。官軍的先鋒在地雷陣的爆炸和一次猛烈的步兵中已經潰散,不但起不到任何戰鬥作用,還衝垮了中路的官軍主力。官兵的隊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混亂狀態。基本上是被步兵營壓著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