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八十二節 作戰方案(1/4)

    “最合適的地點,第一是在澄邁縣城腳下,第二是在瓊山-澄邁半途之中的石山。”東門吹雨拿著教鞭指點著著兩處地方。

    “根據地圖資料和特偵隊的偵查,石山海拔112.5米,為圓錐體型單體死火山,坡度從31度至55度,植被以落葉、常綠混合林為主。距最近的驛道362.4米。在此攔截官軍,伏波軍能擁有地形的優勢。”

    隨著東門吹雨的教鞭指向,軍官們的把目光投射到沙盤上的一個小山丘上,驛路正在山腳下蜿蜒通過,山坡南麓有大片的空地。

    “請看幻燈。”

    隨著他的聲音,幕牆上出現了實地拍攝的石山的照片,包括山形、山勢,與驛路之間的距離和方位等各個角度的現場照片。

    在場的人剛剛看過沙盤的地形圖,現在再看實地照片,兩相對照起來,更有具體的印象了。

    “石山向東距瓊山縣城十七公裏,向西距澄邁縣城十六公裏,相當於瓊山到澄邁的中段。在此作戰我方有一定的地理優勢,炮兵可以安置在山頂。在山頂設立觀察所,配備高倍望遠鏡可以監視方圓十多公裏狀況。”

    大家目不轉睛的看著幻燈,有人開始議論在哪裏布陣。

    從沙盤和照片看,山北有大片的空地,主力在這裏列陣足以迫使明軍大隊會戰。加上炮兵的火力支援,優勢非常明顯。

    “這裏會戰,敵人一旦潰散,就會四散奔跑。”有人提出了異議,“這裏是內陸地區,而且是連綿的丘陵區,從照片上看植被相當茂密,敵人一旦潰散抓俘虜就很難了。”

    “我們的士兵,是按照排隊槍斃戰術訓練出來的。”付三思咳嗽了一聲,他是前PLA的連長,在新兵營混過很久,訓練士兵很有一套。現任訓練總監。因為專業軍人不夠,這次陸軍擴編他就暫時代理第五營的營長,“現在陸軍中大約有一半的士兵是最近三個月內招募的,大部分對在複雜地形下進行散兵作戰還比較陌生。一旦展開追擊攔截行動,戰列步兵幾乎無用,隻能依靠擲彈兵和輕步兵。”

    “我看,還是在澄邁城下會戰好,”朱全興道,此人三十來歲,小職員出身,絡腮胡,小眼睛,他是新編的步兵第六營營長,一點沒有實戰經驗也沒有。靠著對排隊槍斃的狂熱苦練隊列戰術,才當上了代營長。

    澄邁城下地形平坦,對訓練不足的部隊來說容易展開機動和作戰,而且澄邁縣城距海很近,能夠得到海軍的支援,相比之下,石山距離海岸線有20多公裏,海軍連看熱鬧都辦不到。更不用說支援了。

    “這是澄邁縣城和周邊環境的照片。”東門吹雨將幻燈換成了澄邁縣城。澄邁縣城坐落在距離海邊不過三四公裏的河邊上,驛路從南邊過來,經過澄邁縣的南門再折向西去。

    在這裏擊潰敵人,潰軍一部分會企圖衝入澄邁縣城,依托城池固守待援,一部分則會沿著驛路向瓊山縣方向潰退。

    按照參謀部擬定的多個方案中的一個,就是將在石山或者其他有利地形附近附近預先埋伏布置少量部隊和火炮組成攔截線,待敵人潰逃到這裏的時候進行攔截,同時乘勢迫使敗軍投降。

    但是這種方案會造成進一步的分兵,在總體兵力不足的狀況下,少量部隊組成單薄封鎖線能否阻擋的了一心逃命的潰軍是有很大的疑問的。

    參謀部的另外一個方案:利用伏波軍的機動力和戰場控製力,在澄邁城下擊潰敵軍之後,使用部隊機動作戰――必要時配合武裝農用車,封鎖逃往瓊山方向的驛路,在澄邁縣城方向空出缺口,迫使其潰軍大部分逃入澄邁縣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