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七十六節 大將(一)(1/4)

    午木看了下剛剛送來的官府公文抄件。這是設在官容鋪驛站的郵檢站剛剛送來的。

    臨高全境雖然久已被他們控製,但是為了“明皮澳心”的政策,驛路始終保持著通暢。單道謙到了交通部門之後,不僅修了驛路,還順帶的接受了沿路的驛站,修複了搖搖欲墜的房屋,窮困不堪的驛丁也有了生活保證。所以帶著官的各種公文的驛兵的快馬依然暢通無阻的在這條驛路上奔馳。這給政保總局一個窺視全島官府動向的大好機會。趙曼熊在離開臨高最近的官榮鋪驛站內專門設立了郵檢所,所有經過臨高的公文全部先行拆開謄抄一份,再重新封好投送。

    明代的公文當然也有密封火漆之類,重要文書還要釘封,但是這對穿越者來說都不是難題,不管是用特製的取信鑷卷信,還是用蒸汽噴燈溶開漿糊,乃至偽造官府的印章,都有人會幹,就算沒人會幹,查資料也總查得到。

    不僅給臨高縣的公文他們能夠隨時看到,凡是過路的各種官府公文也都要抄錄一份送到政保總局。現在也抄送一份給對外情報局。

    這些公文照例由午木來看。公文雖然大多用當時的白話來寫,但是其中很多公文術語,而且古白話和普通話畢竟不一樣。現代人很難完全明白,因此他身邊專門有一個由縣衙的書辦充當顧問的班子,為他的具體解釋公文中的意思。

    公文多數沒有太大價值,大多是各縣的日常行政的來往文件,九成以上是都是關於賦稅和刑事案件處置的問題。這對有誌於研究明史的人來說或許是極好的第一手資料,但是對午木來說卻沒什麽意思。

    臨高縣衙和瓊州府之間的公文往來是他們監視的重點,特別是吳明晉和他的手下人有沒有私下向瓊州府稟告臨高目前的實際狀況。所以無論是公文還是私信,都受到最嚴格的檢查。

    最近形勢緊張,過路的公文就愈發多了。午木非常驚訝的發現,發往儋州、昌化等地的公文還繼續在通過臨高的驛站一站一站的往下傳遞。好像對公文是不是能夠通過“匪區”毫不在意。

    政保總局和情報局很容易就從過往的公文中知道,明軍並無從儋州出兵的計劃――公文隻命當地準備糧食聽候發往臨高,並無讓儋州駐軍集結準備開拔作戰的指令,也沒有關照駐軍立刻將火器蒸洗備用。

    他拆看了幾封,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又拆開一封的時候他的眼睛頓時瞪大了。

    這是一封召吳明晉立即回省城述職的公文。

    這封信的抄件馬上就到了熊卜佑的手裏。接著又到了執委會手裏,十分鍾之後,馬嫋的野戰軍司令部也收到了這個消息。

    “當然不能讓吳明晉去省城。”熊卜佑簡單明了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一、他到了省城很可能會一五一十全說出來。就算不全說出來,他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透露一些出去也不好。其二,這個人留在我們手裏還有用。如果去了省城,不論生死我們都無法再利用他了。”

    “不許他去當然很容易,不過以後要是還是延續臨高模式的話,他這個縣令公然抗命恐怕就沒法再做官了。”鄔德擔心這個問題。

    “沒關係,隻要叫他發一封告急文書就好。”熊卜佑說,“何鳴不是正在派遣小股部隊騷擾澄邁和瓊山嗎?我們就再添點料好了。說髡賊正圍攻縣城,他正在竭力守禦,無法出城就是。”

    “能行嗎?”

    “找王師爺就能辦好。”

    縣衙裏麵,吳明晉等正陷入十分苦悶的境地。官軍要來臨高剿賊的消息,衙門裏也知道了。雖然這縣衙的衙役不是換了就是再也不敢私下接觸自己,但是內衙都是他的隨身家人,總還能從他們口中知道外麵的消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