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七十二節 演習(1/4)

    “一會就要進行攻城演習。每次演習總有幾個人受傷的。東門首長就關照衛生員也要入場一起參加。”

    “有演習我要看看。”

    “您隨我來吧。”謝澍說著將何平帶到了包紮所所在的山包上,又給他取來一個望遠鏡。這不過是個小土丘而已。上麵已經站著不少軍官了。何平見到何鳴也在,拿著望遠鏡正看著什麽。身後站著一群陸軍軍官,何平看到魏愛文、應愈、張柏林等一幹人都在,穿著灰製服,打著綁腿,胸前一個個掛著望遠鏡挎著皮製地圖包,有人手裏還拿著地圖夾子和鉛筆。幾個參謀人員正在折疊桌子上鋪設地圖,忙碌著。

    他們身後站著十幾個傳令兵和警衛員,背著短管的米尼步槍或者臨高版的左輪槍。一個個屏息凝神的站著,等候吩咐。

    在這典型的十九世紀戰爭場麵中不協調的還有一座電台,幾個女話務員正在用代號呼叫著。

    看到何平過來,何鳴對他微微點了下頭,沒有說話。

    何平默不作聲的站到一個不礙事的地方,順著他們看得方向看去。

    離開山包大約二三公裏多的地方,有一座臨時修築起來的土城。這座土城規模極小,兩座相對城門之間的距離不過不過一百五十米。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城裏也有十字街道,街道兩邊有店鋪住房,十字街道的中央是一座鍾鼓樓。明代城池常見的設防措施一應俱全。外麵環繞以壕溝。壕溝外麵還布設著鹿砦,防禦的很是嚴密。

    “這是第三營在工兵連配合下花了三天造起來的,”謝澍說,“城牆外麵沒包磚瓦,大門也是拿樹枝湊合的。”謝澍說。

    離開土城大約一公裏多的地方,透過薄霧,何平可以看到已經排列隊伍。看規模大約有一個步兵營的數量。有十二門火炮在炮壘後麵一字排開,炮兵們正在前後奔忙著。

    他知道這是要展開攻城的演習了。他從望遠鏡裏看出去,隱隱約約能看到城牆上也有人影在活動,大約是扮演防守的一方的士兵。城池中央的鍾鼓樓上飄揚著一麵旗幟,但是看不清些寫得是什麽。

    忽然天空先飛起一支綠色火箭,過了五分鍾又有三支紅色信號火箭升空,布置在前沿的12門火炮一門一門的開火了,白色的濃煙噴從炮口噴射出來,何平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密集的炮火射擊。12磅加農炮和24磅榴彈炮的炮彈的軌跡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白色的煙霧,球形炮彈砸在土城上,泥土和樹幹在空中飛舞。12磅實心彈的威力讓何平感到目瞪口呆,一些炮彈直接打飛了磚石的城垛和女牆。一門作為目標用的假炮被炮彈擊中,直接被打成兩截飛了出去。24磅榴彈清掃著城牆上作為守軍替身的人形靶,城頭上黑煙彌漫,碎片亂飛。

    一座城牆上的敵樓,遭到了12磅加農炮的集中射擊,很快土崩瓦解了

    空中飛起了一枚紅色的信號火箭,在急促的軍鼓聲中,進攻部隊以連縱隊隊形開始衝擊。在縱隊前麵是排成散兵線的擲彈兵。士兵們跑步向前衝擊,許多人帶著成捆的束柴,也有人抬著輕便雲梯。

    炮兵開始延伸射擊,壓製在守城部隊向城門口的增援。榴彈飛過城牆落在城內落在城門口附近的街道和民宅上,瓦礫木料亂飛。

    這時候戰鼓齊鳴,震天動地,士兵們大聲的吼叫著“殺”,衝擊的士兵們都上了刺刀,白光閃閃。這時候城牆上也炮聲不絕,硝煙團團飛滾。

    擲彈兵們衝到城牆下,向城頭開火,壓製城頭的火力,步兵們一部分迅速用斧子砍開鹿砦,一部分用帶著鉤子的杆子拉開鹿砦,開辟出前進的缺口。當他們破壞鹿砦開辟缺口時,其他人一邊呐喊,一邊不斷地猛烈的向著城頭射擊。城上城下,殺聲震耳,槍炮聲震耳欲聾,硝煙籠罩了一切。一陣風吹來,煙霧稍稍散去,隻見轉眼之間三個連縱隊都打開了缺口,成捆的束柴被投到壕溝裏,雲梯很快架設起來。原本負責壓製射擊的擲彈兵們開始登城,同時不斷的將手榴彈投上城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