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五十九節 軍事情報(1/4)

    “澳宋這個名義暫時不要大規模對外使用。”於鄂水說,“元末的紅巾軍可是要‘日月重開大宋天’的。朱元璋也算是紅巾軍一股,最後卻搞掉了小明王搞出來了‘大明’。明朝廷對‘大宋後裔’恐怕會有一定的忌諱。現階段我們對外可以用類似紅巾軍的例子,以軍名暫代國號。我提議我們叫伏波軍――很切題。”

    “其實我們可以叫GLA,”文德嗣說,“全球人民解放軍。這個不錯吧,馬國務卿。”

    “以後再用好了。現在叫GLA大明人士根本沒感覺。”馬千矚說,“我看自今日起,我們的公文和布告行文落款可以啟用伏波軍名號。”

    江山回到情報局的辦公室裏。剛到辦公室,他就接到了何鳴的電話,要他:“速查清廣東方麵明軍狀況”。

    “情報局成立沒幾天,具體任務來了。”江山在晚上的碰頭會上說,“這是我們對外情報局的第一個重點項目,一定要搞定,不然以後爭取預算起來就麻煩了。”

    王鼎咳嗽了一聲,首先發言:“這些情報,大多數可以從總情報庫的檔案裏查詢得到。大圖書館整理的史籍情報和廣州站曆年搜集到的資料中有不少可以使用的。我打算對這部分資料進行一次檢索,然後匯編出來。”

    “這樣的情報太舊了吧。”江山表示疑慮。

    “說是舊,也不過是二三年的時間,明軍的狀況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這件事主要還是要靠廣州站的情報。”身為所謂的“海軍軍事情報人員”的許可說,“明軍要來進攻臨高必然要渡海。廣州站在廣東的交通要隘都有眼線布置,隻要有戰船集中和軍隊調動,必然會有消息傳來。我們在這裏亂猜根本沒用。”

    所以眼線,就是起威鏢局的各個分號外櫃,他們每五天用信鴿向廣州的總號匯報一次當地的見聞。這種情報雖然不甚及時,但是考慮到古代軍隊的行軍速度非常慢,這樣的速度也能接受。

    “如果這樣坐等廣州站的情報和搜集點檔案就算是完成了任務,我們這對外情報局就不用混了。”江山說,“我們得派人去廣東!專門搜集一些軍事情報。”

    “我們現在既然已經培訓了外派情報人員,這次搜集廣東明軍的調動就是一次很好的實習機會。應該讓他們出去試試看。瓊州其實不算什麽,到了廣東地界上才是真正的魚入大海。培訓的成效如何,就看這次了。”許可也對這個提議感興趣,“如果要派人去,我願意去。”

    “是不是有點太冒險……”

    “既然幹了情報工作,這點風險還是應該有的。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情報人員做鑽到大營裏去拍照這樣的危險事情,但是站著看的本事還是是應該有的吧。”

    “既然隻是站著看,何必要再派人去呢。廣州站在很多地方都有眼線。我們再派人就是多此一舉。”王鼎反對,“廣東的情報工作就應該是廣州站去做。如果郭站長表示人手不夠或者有其他困難,我們可以派人到廣州站去協助,但是絕對不能另外派人去,這不但浪費人力資源也有違工作程序。”

    王鼎繼續說:“情報工作關鍵還是在分析上。我們與其隻是提供一堆零碎的細節資料,不如把精力放在對現有資料的分析整理上。提交一份翔實可靠的報告上去。”

    江山想王鼎這家夥自從當了分析處的處長,一天到晚高唱“分析萬能”,明顯有自抬身價的意思在內。

    但是他的話不大好辯駁,這時候李炎也來附和他的觀點了。

    “沒錯,我也建議把力量放在對現有資料的整理、判斷和分析上。至於缺少什麽資料,直接電告廣州站讓他們搜集就是――這可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