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五十二節 議戰(3/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另一個幕僚道:“澳洲人和高舉勾連甚深,聽聞高舉又和宮裏頭的楊公公有關聯。這內中關節,恐怕不是我等可以厘清的。”

    一聽說裏麵還勾連著內監,眾人不由得沉默不語。太監權勢滔天的日子過去還不久。皇上登基以後去了一個九千歲不假,但是信王府的太監一樣要掌權用事。萬一得罪了裏麵的什麽說不清的“內相”。對景起來上點眼藥,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

    “不礙事。”呂易忠道,“高舉的靠山楊公公並非信王府中來得從龍太監,當年魏逆得勢之日,他為了避禍自請閑職。皇上登基之後,他在宮中亦無多少勢力。”

    “雖是太監,也還是一張宮裏的嘴。輕易開罪不得。”有人還是希望持重。

    “無礙。”呂易忠道,“髡賊與楊公公並無交集,高舉才是楊公公的人。澳洲人不過是和高舉做買賣。楊公公一向深明大義豈能為一夥海賊來為難朝廷大員?”

    高舉和澳洲人往來極多,就算沒有澳洲人,高家也是出了名的“勾結外洋”的大戶。要找出他“勾連海賊”的證據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楊公公豈能作這樣自投羅網本末倒置的事情!

    楊公公在宮裏已經沒有多少勢力可言,澳洲人完蛋又不是高舉完蛋。高舉既然安然無恙,該給他楊公公的好處,一文也不會少也不敢少。滅了澳洲人這個海寇,難道楊公公親自上陣為難王尊德?王尊德可是朝廷的極品大員,素來有清廉剛正之名。他不是當權的大太監,哪裏會來趟這個渾水。

    隻要不傷到高舉,讓高家太太平平的過去了。楊公公自然不會過問。呂易忠的算盤就在這裏,到時候再把澳洲人在廣州的產業補償一部分給高家,高家縱然有些怨言也無話可說――高舉不會這麽不識趣,和廣東的官場作對。

    “再者,澳洲人在臨高築城立寨,行得就是當年佛朗機人占據濠鏡的故伎。當時朝廷是許了佛朗機人,現今難道會再許澳洲人?”呂易忠提醒道,“此事總是要有個了斷的。晚了不如早了。”

    他如此這般分析了一番,眾人覺得頗有道理。不再有人反對進剿髡賊了。

    “隻是這澳洲人的鐵船如何應對?”有人問,“聽聞有城牆般高,比紅毛人和佛朗機人的大夾板船還高,水師無船與之戰啊!”

    “所謂大鐵船,不過是街聞巷議而已。當不得真。”呂易忠說,“就算真有如此的巨舶,官軍自可用火船退之。再者王師進剿以水陸並進為上。海路隻是牽製,陸路為重。隻要陸上破了他的百仞寨,他在陸上無依,隻有拔錨而去。王師即可收功。”

    這個主意其實還是“驅走”的思路:這不是大發慈悲或者表示友好,實在是當地官員對自身軍事力量的正確評估。天啟年間動用七八萬大軍,幾百條戰船尚且隻能“諭退”十幾條船的荷蘭人,現在當然更不可能做到全滅澳洲人。當然把盤踞臨高有年的澳洲人驅逐,也可算是一大功勞了。

    呂易忠的算盤就是設法“逼退”澳洲人,以盡量小的損失獲得一次勝利。澳洲人在臨高的實力,廣州多少有所知曉。

    “臨高的真髡,不過千人。”呂易忠說,“其餘的多為本地奸民剃發投附的假髡。總數不下數萬人。然男女紛雜老幼並存,不外乎貪圖髡賊的小恩小惠才往臨高依附的,絕不會為髡賊死戰。朝廷天兵一到自然冰消瓦解。”

    “就是隻有千人,仗著船堅炮利,亦不容易對付。”一個幕僚說,“聽聞他們有大鐵船外,另有鐵快船和連珠搶,當者披靡,不可小視。”

    “我看,亦可借兵。畢竟澳洲人船堅炮利。又有鐵快船連珠炮助戰。”此人繼續提議道,“佛朗機人一貫有求於我,對朝廷也算恭順,最近又獻炮。若是向他們借師助剿,我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喵喵尒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