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四十三節 大明化(1/4)

    為了增強實際感受,還專門組織參觀了縣衙――除了內衙沒去之外,全都轉了一個遍,每到一處都有衙役做專門的解說。

    王兆敏王師爺也時而被請來開“座談會”。他和“被改造”的衙役書吏們不同,層次要高些,身份比較微妙。為了避免他麵對一大群人心生疑竇,不肯深談,一般是采用熊卜佑以“喝茶吃酒”為名請到辦事處聊天。

    駐縣辦裏搞了一個小庭院,稍加整理修繕,有些花木。環境比較優雅。專門用來和縣裏的官吏們接洽事務,這裏氣氛寬鬆環境幽靜,彼此說起話也比較便當。駐縣辦為了聯絡感情,不時也在此地搞些品茗遊宴之類的活動。

    王師爺的“授課”就在這裏。不過他不知道自己有這份“榮幸”。在他和熊卜佑高談闊論的時候,四周其實坐滿了人――這個地方是經過專門改造的,看似周圍無人,其實學員們都坐在暗室內聽他們聊天。

    王師爺很願意來駐縣辦消遣聊天。原本在縣衙裏就枯坐無聊――臨高原本就屬於“業務清淡”的地方,隨著澳洲人不斷的插手縣務,他除了“等因奉此”的照轉公文,搞搞縣裏的官樣文章之外就沒什麽好幹得了。而且澳洲人搞得簡易法庭又把師爺的主要業務“刑名”弄走了一大半。

    現在有人請客聊天,王兆敏當然是每請必到,每到必飲,然後便是高談闊論。以至於熊卜佑每次談話的主題都要經過事先的準備,以免他的談興上來了扯得無邊無際。

    但是他隨口聊天的內容,對穿越眾來說卻很有價值。王兆敏作為師爺,他對官場的觀察和了解的內容比吏役們更為深入和全麵。而且師爺遊幕四方,見多識廣,眼界遠比小縣城裏的衙役書辦來得大。而且對社會的上中下階層都有接觸。李炎要求駐縣辦請他開“座談會”很大程度也有開拓外派人員眼界,增進對大明社會狀況了解的意圖。

    王兆敏的座談會全程錄音――回去之後進行複習和整理成資料――但是不做現場口譯。他說得是官話,李炎就要求大家回去之後把他說過的內容複述成報告。這首先考驗外派人員對官話的掌握情況,其次鍛煉外派人員對情報內容的“複原”能力。

    另外一個大明社會情況講座的主要土著教員是警察總部的顧問周士翟。他傳授的各種大明社會的江湖門道和出門在外的種種規矩、風險

    古代社會的旅行即勞頓又危險,不管富人窮人,在旅行的時候都會遇到極大的風險。周士翟走過鏢,護過院,社會經驗極其豐富。

    “……在外走道行遠路,記得每天燙腳不洗臉。”他把自己的經驗一一傳授給大家,“隻要有條件,就要燙腳挑泡,舒緩筋骨,但是臉卻不必洗。”

    不洗臉是為了防止麵部皮膚開裂。道路上塵土大,太陽毒,容易曬傷開裂。古人沒有防曬霜,隻好拿塵土作為遮蔽。

    至於路上要當心的地方,更是多如牛毛,周士翟著重講如何避免住黑店,哪些地方容易成為賊人打劫的地方,晚上睡覺怎麽安排避免被盜……

    “……大家一旦上路,錢財決不可露白。”周士翟淳淳教誨,“一路上見財起意之人甚多。匪盜之外,車船店腳之中多有匪類伺機行事的。”接著他就說起他走鏢路上有次渡河,船家見他們押送貨物多,臨時起了歹意動手劫鏢,鏢局好不容易才護著鏢物脫身。

    周士翟講解的很多知識和竅門都是鏢局在長期走鏢中積累起來的,對於外派的情報人員來說實用價值非常大。不僅情報局請他講座,警察總部還專門收集編撰他講授的內容作為參考資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