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三十一節 遼東人口(1/4)

    “要是這樣的話,可以擴散輕工業,為什麽要擴散到炮廠出去呢?這東西一般人不會經常去參觀吧。”

    “我的意見是賣給李洛由全套繅絲廠設備……”

    “我覺得來料加工好啊,賺錢賺原料還能讓徒弟練手!”

    “扯淡――”

    雙方對技術問題沒有多少爭論,對是不是賣設備,如何賣設備倒是幾乎要打了起來。

    “算了,大家別爭了!”黃天宇一臉沮喪的出現在辦公室門口,“人不要了!”

    “什麽?!”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不管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這消息都好像冰水一樣。臨高工業製造的所有東西,有熱銷的,也有銷路一般的,還從來沒有人嫌不好不要得!在大家的心目中,臨高製造等於就是舊時空裏的“德國製造”。

    現在這麽個土著財主居然說不要了!幾個原本反對賣機器最為激烈的也一下茫然若失。感覺好像一直有個自己不喜歡的女人纏著自己非要上床,聲稱可以任你蹂躪玩弄,現在忽然連奶子都不給摸了。情緒上失落萬分。

    “為什麽不買了?”

    “聽說是嫌貴。”黃天宇一屁股坐在一隻裝零件的箱子上。

    “誰說得?”原本積極反對賣機器的人反而更加失落――五萬兩銀子沒有了!

    “是劉三說得。正式通知應該很快會來。”

    幾分鍾之後,機械廠的電話響了起來,製造總監辦公室的秘書通知展無涯,剛才企劃院辦公室的秘書初雨已經正式通知取消了簡易炮廠的設備訂單。

    政治保衛總局裏燈火通明――這座院子即使在午夜時分也亮著燈。秘密警察們――不管在哪一個時空――都習慣在夜間工作。院子裏傳來電話鈴聲,說話聲和中文打字機沉重的敲打聲。

    烏佛手裏拿著午夜前剛剛整理打印清楚的最新的竊聽報告。十幾名土著辦事員坐在一間被隔成一小間一小間的屋子裏。每間隔間都安裝著厚厚的玻璃板和用木棉填充的吸音板。每一名監聽員至少懂二種方言:廣東白話、瓊州話、雷州話、海南軍話、客家話、臨高話……這一帶有人說的方言這裏都有人聽得懂。他們聚精會神的收聽著用各種器材:電腦麥克風、錄音機、錄音筆……錄製下來的聲音,然後用鐵尖筆蘸著墨水在麵前的本子上記錄對話的內容。

    這些聲音是通過統一采購的十幾元的廉價電腦有源音箱播放出來。每個記錄室都裝著一台,小心翼翼的裝在木質保護盒裏。

    記錄下來的竊聽報告被送到文書室,在那裏被謄清打印。打印用得是幾台沉重的中文打字機。不是他們從舊時空帶來的,而是本地仿製的,因為材料不大甚過關,做得比原版還要傻大黑粗。不過在打字速度上土著打字員們很快就證明她們幹得比首長強多了。

    出於節省器材壽命的考慮,政治保衛總局隻在少數的地方安裝了竊聽器。盡管安裝地點是保密的,但是元老們基本上猜得出來,商館裏肯定有,縣衙裏也有,縣學和茉莉軒裏有,縣衙對麵的小茶館更是裝滿了竊聽器。而潤世堂的東客院也可以隨時監聽。

    不管是楊世祥也好,住在裏麵的潤世堂貴客們也好,誰也不知道這房子裏有他們不知道的夾層和暗道。監聽設備隻要有需要就隨時安裝到夾層牆裏。

    竊聽報告99%都是無用的。有用的材料裏涉及民間評論的裝訂成冊之後交給宣傳部參考;涉及對基層工作人員抱怨和牽扯腐敗官僚現象的交給契卡;涉及一般犯罪的交給國家警察……最後牽涉到“嚴重狀況”的竊聽報告交總局偵查處處理。

    即使是很平常的家長裏短之類的閑話內容,隻要牽涉到關鍵字的,就要交給專門的小組處理。這些關鍵字主要是縣令之類的大明官員、本地的大地主、附近活動的海盜人名之類。這些人在政保總局裏都有檔案,而牽涉到他們的談話內容,按照“傳言”類目進行歸入他們各自的卷宗材料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