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二百五十二節 秋賦(十七)(1/3)

    雙方見禮落座,劉大霖抱著“到此地,行此禮”的想法,任由熊卜佑安排。接著有人送來茶水。

    劉大霖開門見山:“大霖此來,是為全縣的士紳糧戶們請願的。”說著,從袖子裏取出一封書子。熊卜佑接了過來,拆開看了一眼。

    稟貼寫得很長,看起來文縐縐的。熊卜佑不習慣看繁體字,加上這文言文更不是他的長處,稟貼的後麵有許多人的花押和手模,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大約就是聯名的人了。

    除了稟貼之外,信封裏還有一個附揭,寫得就通俗易懂多了,裏麵全是陳明剛一夥的劣跡。

    他裝模作樣的看了一遍,把稟貼又放回信封裏。

    “此事我不能做主,要轉呈領導。請劉先生稍待片刻――”

    劉大霖頷首表示同意。熊卜佑趕緊出來立刻把信送交鄔德。

    鄔德其實就在管理所大樓後麵的辦公室裏,不僅他在,領導小組的多數人都在。熊卜佑一到,小組裏的古漢語文學專業的人就開始翻譯稟貼的內容。

    “靠,還真是滿腹經綸。”主持翻譯的人撓了下頭皮,“趕快給我找本典故大辭典來。”

    “你不是漢語言文學碩士嗎?”

    “漢語言碩士也沒學過這麽多的典故啊。再說我也不是學古漢語專業的……”

    劉大霖親筆撰寫的這篇稟貼用了許多典故,不僅如此,裏麵還有不少生僻的用典。當然了,按照明代讀書人的標準來說也不算太生僻。

    “不用翻譯的這麽透徹,趕快把中心思想歸納出來就好。”鄔德關照道。

    “這可不行,用典不僅是為了表示學問淵博,有時候也是表明其中的微妙態度,昔日……”

    “好了,好了,你趕快把主要內容給我歸納出來吧。”

    內容歸納很簡單。稟貼內闡述了三個要求:第一是停止“丈田”,因為“擾民”;第二是取消糧賦包攬,“盡循舊例”;第三是“嚴懲宵小之輩”。

    說到底,這個稟貼的最終要求就是希望一切照舊。這個願望穿越集團當然不能接受。好在這個稟貼的內容領導小組實現已經估計的差不多了。早有了相應的對策。鄔德當即關照了熊卜佑幾句。

    “老先生。”熊卜佑回到會客室拱手道,“稟貼,我這就收下了。不日即送交執委會商議,少則三五日,多則十日。一定給諸位一個答複。”

    原本當場給他們答複也可以。不過鄔德認為沒必要顯示出太尊崇對方的意思來,該擺譜的地方還是要擺出來的。

    這個答複大約也在劉大霖的預料之中,他和官府打交道多了。百姓上稟貼這種事情,拖上一二個月也不足為奇,對方肯最多十天就回複已經是極快的速度了。

    照官府的做派,即然收下稟貼,會見就告結束了。不過澳洲人卻並無要他們走路的意思。熊卜佑關照人給請願代表重新換上熱茶。又吩咐不許無關人員進來。這才換上一副極誠摯的麵孔道:

    “幾位父老的稟貼,我已經看過了。沒想到本次征糧居然驚擾了諸位父老。真是始料未及啊!不過我們到底是外來之人,消息閉塞,具體在征糧裏發生了哪些擾民之事。還請諸位一一告知,我也好轉陳執委會諸公以做定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