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七十一節 豬與牛(1/3)

    農莊有二對長白豬和一對東北民豬作為初始種豬。要擴大豬群,靠自帶的外來母本是不夠的――太浪費良種公豬寶貴的精液了。一頭母豬一年隻能產二窩,而一頭公豬每年可以給20~30頭母豬配種,采用人工授精一年可以給近千頭母豬配種。

    所以他特意搜集了本地最具有代表性的良種豬臨高豬作為母本,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迅速擴大種群。本地的養豬業還算發達,農戶家家戶戶都養豬,可惜飼養水平太差,按現代畜牧學標準全屬於營養不良,楊寶貴勉強買到了十來頭還算過得去的母豬來配種。另外又精心挑選飼養了十多頭母苗豬準備充作繁殖的母本。

    因為熊卜佑一天到晚念叨的要保護純種臨高豬――每次說起臨高畜牧站把純種臨高豬給雜交化的時候,熊卜佑總是義憤填膺。楊寶貴特意從農戶手裏搞來幾頭架子豬進行育肥養殖,結果發現臨高豬不是一種適合現代農業大規模生產的豬種――它的生長期太長了,體重增加之慢聞所未聞。他問了當地人才知道育肥一頭200斤左右的生豬得24個月才能出欄。對比現代豬存欄不過一年來說實在不經濟。

    “臨高畜牧局當年把臨高豬都鬧成雜交品種了也是情有可原,不然怎麽滿足的了這麽大數量的出口?”

    “你現在也在把臨高豬搞成雜交品種嘛。”

    “我可是還保存著幾頭純種的――每個品種我都要保留幾頭種畜的。保持原種很重要。”

    養豬場新建成的成排的豬圈裏大部分還空蕩蕩的。臨高冬季不甚寒冷,但是夏季比較濕熱,雨水多,還有台風的問題,所以楊寶貴在主持養殖場修建的時候選擇了單坡敞開式的豬圈,利於通風散熱。而且豬圈的用材是相當考究的,地麵全部用水泥抹平。整個豬圈力求堅固,能抵禦大風,防雨性能好,。

    “夏季台風不是鬧著玩的,”楊寶貴說,“現在貪便造得廉價,豬圈一塌了壓死了豬就損失了。”

    吳南海注意到豬圈附近留著一大片的用堅固的竹籬笆圍起來的土地,土壤被翻得淩亂不堪,還有幾個烏黑的爛泥塘。

    “這是豬的體育場,”楊寶貴說,“雖然不養跑步豬,但是豬適量運動運動有益增加食欲,爛泥塘也是它們愛玩的項目――還能防病。”

    豬舍和運動場的四周,已經種植了許多的植物,包括防風林樹苗,豬舍的牆根種著南瓜,豬舍露天欄的上方搭著架子,種上了西葫蘆。不但可以給豬圈遮陽降溫,還能用來補充飼料。

    “這豬的日子還真是逍遙。周邊的環境衛生也不錯。”

    “當然,動物也有心理壓力的,你別以為豬喜歡又髒又臭的環境。它們過得愉快,才能少生病,長得快,肉質好。種豬才能春情勃發。”

    “你看,這就是純種的臨高豬。”楊寶貴指著十來頭在豬圈裏睡覺的斷奶小豬,“臨高豬的味道的確不錯,特別是烤乳豬,”楊寶貴咂巴著嘴,“所以單獨養一些,讓熊卜佑給你做烤乳豬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