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六十一節 農田建設(1/3)

    大堤後麵,是第一期1500畝的高產田。燕雀誌和吳南海、法石祿等人會商下來,決定建設改造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農田必需達到以下標準:抗旱達到90天無雨保豐收;排澇達到10年一遇(按20世紀標準),5日暴雨不成災;河岸防洪堤達到20年一遇洪水位加八級風不潰不漫;平地改土做到水田活土層深5寸,旱地1尺。保水保肥能力大為提高。

    造田成方格,方格麵積要大,以便於農機具操作。排水和灌溉分渠道。溝、渠、路、林配套。特別是林,要逐步有計劃的建設農田防風林,減少每年夏秋之際的台風襲擾。田間道路要達到能行駛機耕車輛的水平

    商量妥當,燕雀誌開始測繪設計工作。吳南海和法石祿開始大規模的動員農工做準備工作,把各個沼氣池、堆肥池進行起池處理,準備充足的底肥。各處源源不斷的把水利建設的物資運到工地來:草木灰和石灰用來做土壤改性之用。修築堤壩渠道用的磚瓦、石塊、水泥、木材、澆注混凝土用的竹筋;機械廠負責製造的水利設施上使用的各種閥門、管道。同時開工製造抽水機、配套的鍋爐和蒸汽機。

    工程首先由鄔徳派來的大批力工展開,他們帶著斧子、鋸子、鐮刀之類的工具,對整個開發區域的植被進行一次全麵的清理,這裏的植被主要是小灌木和雜草。小灌木當柴用,雜草收割之後和枯草落葉堆積在吳南海臨時搞的幾個堆肥池裏,從沼氣池裏起出來的沼泥作為引子將其混合起來,外麵再蓋上泥土,定時澆水,在夏季的陽光下,很快就會使得這些草木分解為有機肥。

    如果直接把它們掩埋入泥土,有些纖維質較重的草木枝葉即使過了多年也不會分解,起不到肥田的作用。

    清理完植被之後,由裝甲兵司令白羽帶隊的四台推土機來了,一色裝上了推土鏟的東方紅拖拉機。白羽從駕駛室裏探出頭來。燕雀誌等人早在指揮部裏等著他,施工路線在地圖上已經做好了標記。

    第一步就是用推土機對開發的地域進行全麵的平地工程。去除地表殘餘的植被,移走大石頭――後者要尤其小心,免得搞壞了推土鏟和履帶。每輛推土機旁都配上一個班的陸軍士兵,呈現散開隊形在推土機前方搜索。

    “這倒有點象步坦協同。”燕雀誌爬在駕駛室上,對白羽說。

    “要是推土機的油料、零配件能敞開用,我還不立馬打到北京去,還費什麽勁在這裏開荒修路啊。”白羽緊盯著前麵,手裏不斷的推拉著操縱杆。不時還在對講機裏吼叫幾聲,要其他拖拉機“注意各車距離,保持協同。”

    “拖拉機裝甲師?”燕雀誌的眼前馬上浮現出這樣一幕畫麵:土路上煙塵滾滾,一眼望不到頭的東方紅拖拉機的履帶碾壓著大地,拖拉機上站滿了號稱“拖拉機擲彈兵”的步槍兵,戴著熊皮帽子,手持米尼步槍……

    感覺好奇怪!燕雀誌搖了搖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