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五十三節 佛山之行(十九)(1/3)

    “確有此說。隻是語言不大相似。”李洛由回想起劉三奇怪的官話,忽然心裏一動――劉三的官話發音倒和遼東的漢人口音有些類似,他皺眉道,“既然要殖民屯墾,難道就不怕朝廷的圍剿嗎?臨高的縣衙門也不知道是何等樣的酒囊飯袋在主政,”說著一拍桌子。

    “李先生您不要激動。”誇克窮說,“澳洲人應該沒有敵意。迄今還沒聽說過他們做過什麽危害海上貿易的事情――您要知道,以他們的鐵船,要搶劫沿海的商船是很容易的事情。”

    “這倒是的。”

    “您看,您還買了他們的藥品――澳洲人不會有什麽惡意。他們在這一帶守規矩,講秩序,是群不錯的商人。”誇克窮興致勃勃的說,“我很想和他們做買賣。”

    “您肯定有足夠的機會和他們做買賣的。”李洛由對此毫不懷疑。

    “可是,我還不知道他們喜歡什麽。”誇克窮有些遺憾,“他們喜歡藥材,但是已經和楊掌櫃簽了合同。如果我能知道他們最需要什麽,下個月去臨高的時候就直接搭載一批貨物去了。”

    “您真是位精明的商人。”李洛由笑了一下,“我覺得他們需要鐵和煤,特別是煤。”

    “為什麽?”誇克窮問道。

    “我的夥計向我匯報――他們招募的工匠,主要是燒瓷器的和鑄造器物方麵的。這兩樣都需要煤炭――我記得臨高不出煤。”

    “煤?”誇克窮遺憾的搖搖頭,“太髒了,而且我也無處去買。”他想了下,“生鐵怎麽樣?既然他們招了鑄造工人。”

    “這個可以。”李洛由想這個英國人的反應夠快。

    “我想他們還需要布匹。”誇克窮又想到了自己從蘇拉特運來,至今還堆在李洛由庫房裏沒賣出多少的印度棉布……他忽然象想起了什麽:

    “李先生,”誇克窮問,“您真得要開辦鑄造廠嗎?”

    “是的。”李洛由覺得奇怪,幾天前談論的不就是這件事情嗎?

    “可是照我看來,製造火器並不是件獲益豐厚的買賣。”

    “不錯。”李洛由在心裏盤算著。如果單單從做買賣賺錢這個角度來說,鑄炮算不上什麽好買賣,即費事又費神,還得和官府打交道,與官府打交道的成本恐怕會遠遠超過這個項目本身的投資。而大明政府在支付“國用”方麵的采購一貫是極其吝嗇的。基本和搶劫商民沒什麽區別

    明朝在政府采購上使用的“鋪戶當行買辦”之製,規定各行鋪戶必須輪流義務當差,替官府采辦貨物。辦貨的錢表麵上由官府發給,但實際上卻往往並不給足,到底給多少,那就得看當官的品性而定,其間伸縮性很大,是官吏上下其手,大撈油水的機會。不足的部分,照例就由各行當值的鋪戶自己受損補足,

    而且到了中葉以後,官府采辦貨物的價格往往還是朱八八時代的訂下的。一二百年沒變動,官府就算一文不少把貨價給全了,鋪戶也虧折極大。

    鋪戶們畏懼官府的淫威,隻能自己承受損失。這個製度實行多年,把商民鋪戶們逼迫得叫苦連天。有辦法的富商,就設法買通官吏逃避差役;沒有辦法的中小商人,往往被弄到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