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二十九節 紅薯(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這下時嫋仁也無心等何平了,給他的辦公桌上留了個紙條,交待了待辦的幾件事情就上農場去了。

    吳南海不在辦公室,據他的辦公室小秘初晴說:“老爺在糧食加工廠,在加工紅薯呢。”

    “在河邊?”時嫋仁從來沒去過這個地方,隻聽說那裏有磨坊,替當地人代為加工稻穀。

    “就是從這裏出去,往南邊走……”初晴的一口普通話是典型的本時空的“廣普”,一聽就是深受吳南海的熏陶――時嫋仁知道不光是她,連這裏的長工頭子王田也是這麽一種口音。

    自從吳南海的農委會搬到百仞城,開辟了農場,紅薯就是第一批種植的作物。

    紅薯作為高產穩產的一種作物,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少等特點。除可以充當口糧、飼料,製造澱粉之外,連葉子也能作為優質青飼料利用――幾乎沒有任何浪費的部分。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一般畝產可達3000~5000公斤,個別有畝產7500公斤的。較之於隻能種一次就會失效的雜交水稻是更有意義的“穿越神器”。

    不過在本時空,紅薯就不是很夠“神器”的資格了。紅薯在這裏不是新鮮玩意。自萬曆年間被人從菲律賓引種到中國。首先就是在廣東種植,隔海相望的瓊州近水樓台,也有種植。穿越者在在下鄉的時候,時常能看到紅薯。

    吳南海在播種紅薯前,為了慎重起見曾經詢問過王田――他也算是個種田的把式,紅薯在臨高種植得情況怎麽樣?王田說:這東西在臨高種了七八年了,最早是從瓊山那邊引來的種薯,種得人也不算少,好處是不費事,種下就完事。收了薯,人吃,喂豬都好用。生長期又短,臨高能一年兩收。是極好的雜糧――就是不耐儲存。本地的氣候偏潮濕,紅薯容易腐爛。這裏的種植戶也不知道各種窖藏儲存紅薯的方式,有人嚐試過切片曬幹收存的,但是到雨季也很容易發黴。

    “收得倒是多,又不費人力、肥料,最多的時候一畝還能收千把斤。可是這東西耐不住存。小戶人家種多了沒用。家裏長工多、養牲口多的大小糧戶們才種得多些。”

    “吳東家!現在百仞、博鋪各個莊子上用的長工、短工這麽多,倒是可以多種些紅薯――這樣頓頓給長工們吃米飯,有點虧了。其實米和薯絲一半對一半,量上麵多給半碗,再給點鹹菜鹹魚的,已經是農忙的夥食了。很省糧食的。”王田很熱心的提出了建議。接著他又把自己給地主當“打頭”的時候學來替東家省錢的招數一一向吳南海獻寶。

    吳南海的臉上掠過一陣複雜的表情,從好的一麵看,這說明王田有“忠心事主”的意思,從壞的一麵看,王田的行為和“漢奸”也沒什麽不一樣。吳南海過去常聽人說過:外國人到中國來,原本是老老實實的,都是一群討好的“漢奸”給帶壞。雖然偏頗,卻不無道理。

    “這個,再議,再議。”吳南海硬不下這心腸。

    王田見吳南海臉上陰晴不定,不知道哪裏說錯了話,閉口不言了。

    吳南海想了一下,問:“你說一畝才能收千把斤?”他不信。這東西他下鄉實習的時候就知道,農民隨便種種也能收二三千斤一畝。

    王田說:“也就第一年能收二千多斤,然後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得隻有八九百斤的。”

    “不可能吧……”

    法石祿卻點點頭,提醒他:“病毒感染。”.伍2⓪.С○м҈

    “對,對,我居然忘記了。”吳南海一臉慚愧。這是很基本的知識,他居然忘記了一幹二淨。

    紅薯,也包括馬鈴薯之類的薯類作物,長期采用無性繁殖,在生長、儲存過程中會感染多種病毒。病毒會在薯塊或者薯苗內不斷累積,引起種性嚴重退化,品質變劣,產量大幅度下降。減產幅度在30%~70%以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