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五十七節 甜港風雲--米價和糖價(1/4)

    “現在不需要。”常師德說,“說明起來太花時間。先給他們印個存折之類的東西,把數額給記上,這樣讓蔗農有個念想,以後再召集他們來開會就容易了。”

    文同笑著說:“好主意,你從怎麽想出來得?

    “你看那些推銷保健品的,就是靠免費體檢拉人。不給點小恩小惠的,誰來聽你胡掰?”

    “不過這存折該怎麽印呢?還得是多次使用,能夠在上麵寫字。”文同遲疑著,“要不要請臨高幫忙?”

    廖大興道:“這事不難辦,無非就是給蔗農們立個折子罷了。找紙店就能辦。”

    “?”幾個穿越眾齊刷刷的看著廖大興。常師德問:“本地也有存折?”

    廖大興有些摸不著頭腦,說:“是,各家鋪子都有折子。”說著從袖子裏掏出一本折子來遞過來,文同拉開一看,裏麵用小楷一筆筆的記載著交易的日期、金額,上麵還蓋著雙方的私章。

    “這是給我們送糧食來的糧行折子。”

    “好,就用這種。”文同高興的說,“先訂個三千本吧。”

    廖大興嚇了一跳,一開口就是三千本,全雷州的紙店都翻個底朝天也沒有這許多。忙道:“沒這許多貨色,依小的看,這樣的折子太大了,這折子又不是時常要用,還是馬上訂做一些,尺寸小些的也就可以了,這樣做起來快,價格也低。”

    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幾個人又一起商議了開張當天的種種安排。文同比較頭大的是調集銀子的事情。他早就打聽到了,這裏每年輸出的糖貨有二十幾萬石。估計大多數的糖還是會被海義堂的糖行收購掉,自己這邊,大概能收二萬石。這就差不多需要五萬兩銀子。廣州站在安排起威鏢局到雷州布點的時候,在本地存了一萬兩現銀。文同來雷州又帶了三千。但是這筆錢在搞基建、安置移民、結交官府的活動中差不多都花光了。唯一能用的就是廣州的一萬兩了。

    這個金額差的也太遠了。廣州站那邊倒是願意全力支持,說隨時可以調撥十萬兩銀子,但是大明沒有匯兌機構,銀子非得千裏迢迢的送來才行,感覺上去實在不安全。

    幾個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合適的辦法,這天常師德帶著廖大興去縣城逛街散心。這算是他除了調教女奴之外唯一的愛好了:穿著綢緞的直綴,昂首闊步的走在泥土飛揚的街道上。他那異於常人的身高、體格和白皙的皮膚都讓人敬畏的閃到一邊――充當大佬的感覺是很不錯的。常師德在逛街的時候很快發現了一個現象――徐聞這裏的物價很高!

    過去廖大化為移民們采辦來得糧食,報賬的時候都是二兩一石。常師德一度以為廖大化有居中牟利的嫌疑,但是幾個月下來他發現,糧食的價格雖然有波動,但是從來沒有低於二兩的,而且正在呈現逐步上漲的趨勢。雖然和臨高隻有一個瓊州海峽,臨高的糧價,最高的時候也沒超過一兩五錢的。

    除了糧食之外,這裏什麽東西價格都比臨高要高,從燒柴、鐵器、布匹到一般的生活日用的壇壇罐罐。在他們前後二次進行營建工程的時候就感受到更加明顯了。而且這裏的銅錢流通很少,大量都是用白銀,小額支付用的是一種似乎是特別鑄造的銀豆,這個現象引起了常師德很大的興趣。雖然他不是學經濟的,基本的經濟學原理還是明白的――這裏的白銀顯然比臨高要貶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