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四十七節 契約奴(1/3)

    在起威鏢局諸人的努力奔走下,各個糖寮的煮糖師傅之類的製糖工人招募齊了,雖然現在再招人有些晚,最好的師傅都被請走了,剩下的老得老,少得少,技術也不怎麽樣,好歹各個糖寮都趕上了榨季。文同通知名下的五所糖寮,凡是願意來代加工的外莊甘蔗,一律隻收取出糖的三成作為加工費,以此來吸引沒有糖寮的小戶蔗農來加工,賺取到更多的赤砂糖。同時他讓各家糖寮敞開收購各種糖產品,包括赤砂糖、糖磚,包括加工餘下來的糖蜜也歡迎,一並收購。

    “告訴他們,甘蔗渣也要!”文同亢奮的對充當使者的文秀、文清喊道,這哥倆因為粗通文墨,又懂普通話,就成了文同的秘書兼使者,三天兩頭在雷州境內奔波傳達各種命令,臉都曬黑了不少。文同每天寫信給他剛剛招募來的糖寮的管事、莊子上的管事們下達各種指示,同時也要求這些人定時向他匯報。為了方便傳達信息方便起見,廖大化專門買了幾頂轎子,養了一批轎夫隨時待命接送。

    至於甘蔗田裏的短工,文同很快就發覺自己無法從當地招募到足夠的人。甘蔗收割季節的短工價格暴漲,而且因為他們下手晚了,農村的閑散勞動力差不多都被其他蔗農蔗莊招去了。文同無法,隻好等待廣州方麵送來勞動力。

    廣州準備第一批送來二百人,原本他還想要得更多。但是各個莊子、糖寮上的破爛的房子裏根本住不了這麽多的人,僅有的房屋也大多需要修繕,還要建造配套的夥房、廁所。糧食、飲水都需要準備,甚至為這些人做飯的鍋子也得買起來。在17世紀要安排這麽多人的食宿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樣樣都得親力親為。

    幸虧有起威鏢局在此的分號照應,包括采辦食物、請工匠修繕房屋、與官府交涉之類的事情都是由廖大化出麵辦理安排,幫了很大的忙。

    廣州這邊,張信讓孫常來負責組織第一批往徐州去的移民。因為從徐聞來的劄子上知道雷州條件簡陋,人去了之後不但要收割甘蔗,還有不少雜活要幹,所以孫常挑選的出來的第一批移民都是青壯年,沒有疾病的。而且他專挑有家有口的,單身的一律不選。張信不解,問他緣由。

    “小人聽說雷州那邊環境艱苦挺艱苦,若是無牽無掛的人去了,一個不對就都逃散了。到時侯豈不是白費了這些日子來的辛苦和銀錢?有家有口的就穩妥些。”孫常回稟道。

    “你想得真是周全。”張信對這個家奴出身的大管家能想得如此周到感到佩服。

    “非小人想得周到,小的過去在高老爺府中,雖然是個小小的家丁,高家用人、募人的事情小人也見多了,其中的種種弊端也都熟悉。”

    孫常有請郭逸出馬,到總督衙門去拜會了讚畫呂易忠,出一百兩銀子買了他的一張名帖。幾百青壯年移民雖然可以坐船去雷州,但是登陸之後不免穿城過鄉,所經各地的官府都會查問。手裏有張片子就好對付多了。這邊把第一批移民都按班-排-連的軍事化形式組織起來,各級設置頭目。每個人都自帶臥具、餐具和五天份的備用幹糧。

    路線是從廣州坐船啟程,到雷州的海安下船,再徒步抵達徐聞。到了徐聞之後,再根據各人的情況分派到九所甘蔗莊上。

    起威鏢局也在雷州境內的沿途的各家分號和外櫃上做了充足的準備,分段發送滾單,包幹接力,移民隊伍一入境,就有人迎接充當向導,沿途設置休息點,供應開水饅頭。有些地方過於荒涼沒有休息站,就由炊事班自己起火燒水吃幹糧。路上不喝生水,每晚住宿都有安排,絕不露宿。這樣一段一段的接送,移民們吃得好,休息的好,又不會迷路。鏢師們護送,他們手裏有官府的帖子,移民又有哨棒腰刀護身,在雷州這塊並不太平的土地上一路上無人敢惹。沒用二天就到了徐聞,而且身體狀況都很不錯,路上沒有出現一個病號或者傷號的。到達之後稍加休息就能馬上投入勞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