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七十八節 合理負擔(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中國古代的稅收很少是用公益服務的。所謂稅收,就是斂財以供統治之用。人民的疾苦,社會的改進極少過問。近代政府所承擔的社會公共事務、民生福利並不在其考慮範圍內。

    王朝的財政收入幾乎全部用在供養皇室、養兵、養官這三方麵。即使這樣,但凡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鬧出“國用不足”來。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加派。每一次加派,對各層官吏來說,都是一次增收的狂歡,對下麵的普通百姓來說,則是一場災難。

    以臨高而言,雖然大明政府每年要從這裏取得七千多石的正項糧賦,但是很難看出百姓們每年繳納的這些皇糧國稅到底給這個縣帶來了些什麽,二百年來,政府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隻有一處,文水橋大約算是政府辦得一件實事工程了,但二百多年了也僅此一件而已。

    百姓們的養活了政府。除了最基本的苟且偷生的“粗安”之外,這個政府沒有給臨高百姓帶來任何好處。救災,靠得是民間的“義倉”;禦匪,要老百姓自己執戈上陣當鄉勇。雖然每年的七千多石糧食中的三分之一是直接用於海南島的駐軍的“協餉”,但是臨高陸匪海匪肆虐的時侯,百姓們是指望不了這些他們養活的官軍出來“剿匪”的。

    穿越政權要取信於民,就得打破這一傳承了千年的模式,把真正的近代化國家的體係建立起來。老百姓也許是愚昧的,但是在自己的利益上是絕對不傻的。他們看得出誰才是真正為他們辦事的,為他們謀福利。

    會議一開始,首先是由本縣的縣丞講話。吳亞還是第一次遇上這樣的場麵:他隻有在公堂上審案的經驗,那是原被告都跪在下麵不敢看他,最多也就門外有些看熱鬧的閑人而已。現在自己和一群“髡賊”肩並肩的坐在一起,下麵還有好幾百地方上的人物看著他。

    幸好發言稿已經由王兆敏幫他寫好了,隻要照著念就好了。這篇不痛不癢的發言稿是經過穿越方審查過得,確保裏麵沒有包含陰謀。

    關於講稿的內容,雙方有過一次討價還價,穿越方自然希望臨高縣衙對他們的支持是“旗幟鮮明”的,而吳縣令則希望話含混不清,越模糊越好。於是王兆敏的這篇稿子,是雙方的主要筆杆子在一起商議了一天才決定下來的,總得來說,大家都算滿意。

    吳亞本來不想來念稿子,但是吳太爺自然不想在這樣的場合露麵,免得以後沒個推脫之詞,於是替死鬼就成了吳縣丞,本來吳亞打算搞官大一級壓死人讓典史來當他的替死鬼,但是被“髡賊”嚴詞拒絕了――縣丞好歹也是縣裏的第二把手,說服力比典史這樣的半官半吏的職位在老百姓心中要強多了。

    被逼迫不過吳亞才算是充當了會議的縣衙代表。穿越方送給他的一個八十兩銀子的紅包稍稍撫慰了他受傷害的心靈。

    在吳縣丞講了本縣麵臨的嚴重的海寇形勢、本地舉辦團練聯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後,宣布:由大美村發起的臨高全縣聯防的稟貼,縣衙用印同意。團練的社名取名為“百仞社”。官府發給百仞社相關文書,授予其組織、訓練、指揮團練的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