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一百五十節 試製(2/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如此折騰了好幾次之後,終於有人從“大圖書館”裏的超星電子書中找到了一本玻璃製造手冊,查詢到了如何去除氣泡的工藝:首先是加入澄清劑――砒霜的確是可以的,其實食鹽也能用,加入之後再結合攪拌。

    攪拌也不僅僅是拿著鋼釺去攪就可以了。而要在玻璃坩鍋內放入攪拌器,這是一個用耐火泥製成的中空的圓筒,用一根帶鉤子的鋼釺操作在玻璃液內移動。隻要攪拌的時間足夠長,不僅絕大多數氣泡能夠消失,玻璃液中的條紋和結石也終將全部消失,玻璃液就會變得完全勻稱透明――早期的光學玻璃就是采取這個方法來製造的,用來製造商業級玻璃器當然更不在話下。

    果然,按這樣的操作方法操作再次將坩鍋取出之後,玻璃液中的氣泡幾乎完全消失。整個玻璃液的黏稠度也減低了,玻璃液變得十分勻稱,流動順暢。這種玻璃甚至可以用來做要求不高的光學儀器的材料――比如眼鏡。

    年前,攻關小組解決了玻璃的脫色和澄清兩大技術難關,為成功所鼓舞的小組工作人員們約定,過年不休息,連續攻關玻璃器的製造,為早日實現玻璃器生產的明代化做貢獻。

    文德嗣走進熱氣騰騰的玻璃廠工棚的時候,卻發現多數人都沒精打采蹲在工棚外扇扇子,玻璃爐還在散發著逼人的熱氣,工棚裏的氣溫足夠有三十七八度那麽熱。一會就大汗淋漓了。地當間的一個大筐裏裝滿了砸碎的玻璃片,地上、操作台上,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玻璃器,有的勉強可以看出來這是個杯子或者瓶子。

    季思退沒精打采的告訴他,玻璃器的試製完全不成功――沒有人有本事吹出一個合適的形狀來。這些業餘玻璃匠們從一大早開始就勤學苦練他們的吹玻璃技巧。翻遍了所有的資料都沒找到教人如何吹玻璃的。唯一的線索是一部關於手工玻璃製作的紀錄片,電視上的工人吹起來要什麽有什麽,他們則完全不得要領。不要說玻璃杯、玻璃碗、瓶子之類的器具,連類似器具的東西都沒做出幾個來。年初一一大早到現在,吹壞的東西已經裝了幾筐子了。

    “文總,這事不好辦。”季思退的腦門子上都是汗,這裏爐火熊熊,加上怎麽也出不了合格的玻璃器,把個化工組的組長急得直上火。

    “不要著急麽,計委的玻璃器庫存還有很多,能頂一個階段。”文德嗣比他還著急,還是故作鎮定的安慰他。

    “看人挑擔不吃力。”季無聲用上海話說了一句,“輪到我們自己了,怎麽都搞不定。”

    “也沒其他辦法,就是不斷的試了,熟能生巧吧。”文德嗣也沒啥其他的好說了――他對這行也是很陌生的。

    一群人正長籲短歎的,門外來了李梅,一進門就笑容可掬的給大家拜年,又給大家分發許多用竹蔑編得小簍子――裏麵裝得是檳榔。文德嗣知道這婦女福利社自從自行組織到檳榔的貨源之後,就一天到晚在穿越眾中推銷這個嚼起來滿嘴通紅的玩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