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

第三十七節 審俘(二)(1/3)

    “小人名叫張興教,原是個童生。”那人抖抖篩篩的跪在地上,郭逸他們也沒把自己那套平等觀念加在這些俘虜身上,不平等的威壓反而對他們有利。

    “童身?”慕敏眉頭一皺,“處男?他練童子功的?”

    熊卜佑差點沒笑出來:“是童生,沒考中秀才的讀書人。”

    大家仔細看這人,雖然破衣爛衫,膚色黝黑,但是仔細手腳不粗大,不是個苦出身的漢子。

    張興教見他們有些笑意,自嘲的歎了一聲:“小人讀書不成,讓副爺們見笑了。我家本是這裏的土著,幾代務農,祖上傳下來幾畝田地。村裏有個苟姓的大姓,因為宗裏出了幾個富戶,和衙門裏的書辦們說得上話,在村裏橫行霸道。我父親氣不過,就供我讀書,指望能中個功名,支撐門戶不受他家的欺負。可是小人無用,一直考不上。”.伍2⓪.С○м҈

    大約覺得丟臉,他的臉也紅了:“讀書要用錢,家裏賣去了幾畝地,家用本已有些吃緊,家中的耕牛忽然死了,大家都說那是苟家的人幹得,我們一無憑據,二也沒這個勢力去和他打官司。父親又氣又急,生了場重病。莊戶人家哪有餘錢的,萬般無奈,一張文約把剩下的四畝地賣了出來。本可以多賣幾個錢,可是苟家仗著和衙門裏的書辦熟悉,硬攔著其他各家大戶不許買,狠狠地煞了地價,拿到賣地的錢還不如平常的一半……”

    “強買強賣。”慕敏同情的點了點頭。

    “地賣了,可爹知道這事之後,更是氣惱,拖了幾個月錢花光了人也沒了――”張興教抹著眼淚,“這還不算,苟家竟會那樣壞心,跟衙門裏管錢糧的師爺勾手,不曾將那四畝的錢糧過戶。我家地已賣出,每年夏秋兩季仍得交納錢糧。天下哪有這樣不講道理的事?”

    有這樣的事情?幾個人都覺得很吃驚。這在明代中後期是相當常見的事情,叫產去糧存:地賣掉,但是稅務負擔一點不少,買主反而不用繳稅納糧。往往造成農民失地之後被迫逃亡。

    “這些年合著朝廷的錢糧特別的重,又加遼餉。這可苦了我等這樣的小戶人家!小人找買主問為什麽不將錢糧過戶?文書上明明有寫。苟家家主說已經對衙門裏管錢糧的師爺們講過了,錢糧沒有過戶與他無幹。小人往城裏空跑了幾趟,反被師爺們罵了一頓,說小人是個刁民。”

    帳篷裏鴉雀無聲。那些坐在地上等著過堂的俘虜們深深地被他訴說的事所打動,多數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委屈,聽他說得淒慘,有的人默默流淚,有的人咬緊嘴唇,想起來自己的遭遇,心中憤恨不平。

    “賣出的地還要逼繳錢糧,完糧的限期一到,衙役們就帶著火簽傳票,拿著水火棍、鐵鏈、手銬,下鄉抓人,如狼似虎。一到家中,不容分說,見人就打,見鍋碗就砸,將小人抓到縣裏去追比,每三日一比,打得小人體無完膚,又要枷號示眾……本是活不成了,幸虧當年讀書的學友,有幾個在縣學裏念書的,求了教導、訓喻說情才算饒過一條小命。回到家中,那苟家又勾結著差役,以代完了小人的稅糧為名,威逼著小人,虛錢實契的把小人家的幾分宅基墳基都給霸了去,可憐我家曆代祖墳,都被他掘了……”說到這裏他把頭搗在地上,哭號不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